报纸发行

历史地理2023-02-03 18:25:55百科

报纸发行

报纸编辑出版后发送给读者的手段。是报纸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将报纸销售给读者的商业性活动。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代的官报等,是通过政府设置的邮驿(包括陆驿和水驿)传递。古代报纸刊期并不固定,有旬刊、五日刊等,明代以后逐步固定为日刊。古代报纸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读者对象是分封在各地的皇族、政府官吏和封建士大夫。在宋代,民间出现了一种新闻性较强的非官方小报,私相传售,朝廷屡禁不止。明神宗万历年间 (1573~1620) ,下诏令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公开发售。到了明思宗十一年(1638),开始使用木质或泥活字印刷。这时开设报房出版报纸送卖,已成为一种公开的职业,这是中国私营报纸的开端。北京有个叫何光烨的人,就以送报为业,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姓名可查的职业送报人。清代《京报》在外省的发行,原由塘兵负责沿途递转,但传递速度太慢,到达江浙等省往往要三四个月。后来有人在北京郊区良乡设立信局,《京报》出版后由良乡信局雇人传递。因价格较贵,各省又采取买“良乡报”再翻印出售的办法。《京报》改为铅印以后,由北洋书局和京华书局印刷销售。近代报纸出现后,除北京外,南京、江陵(今湖北荆州地区)、苏州、杭州也都设有报房,以出版派送报纸为主要职业,还有一些报房兼营邮政、印刷等业务。仅北京就有聚兴、聚升、同顺等十多家,大都集中在前门大街的一些胡同里。加上外地的报房,全国约有 200多处。

报房的发行方式是公开叫卖并接受订阅。各家报房雇用报伕按划分的区域送报,速度很慢,城内订户有相当一部分看不到当天报纸。其发行收入由报房与报社大体按三七分帐。

西方近代营业性报纸的发行,开始是采用在书店出售的方法。到1622年,英国人N.巴特尔在伦敦发行《每周新闻》,第1次采用雇人到街上叫卖的方法。1704年,北美一些地区开始通过邮局邮寄报纸。当时著名出版人J.坎贝尔所发行的报纸差不多全用邮寄。有些边远地区邮局不能送报,他就专雇骑师用马运送。1754年,开始出现雇用报童把报纸直接送到订户家里的发行方式。

1623年法国无名氏作《卖报人》,当时卖报人必须识字并经登记才能营业

中国近代报纸最早是由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发行。1858年,香港出版了中文晚报《中外新报》,最高发行量达1万多份。其他如《华字日报》、《上海新报》、《沪报》、《申报》、《新闻报》(中国)、《时报》等,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清末民初的报刊发行大体有以下方式:

(1)报社本身有一套发行机构和人员,负责办理本市及外埠读者的直接订阅,还办理一部分零售和批发业务。批发对象绝大部分是私营报社,市内订户由报社雇用送报员递送,外埠通过邮局按新闻纸邮寄。

(2)报社只管理本市及外埠的批发机构,不办理接受订户的具体发行业务。

(3)报社不设发行机构,全部由私营报社包销。从以上 3种情况看,报刊的发行机构基本上掌握在私营报社手中。民国初年(1912),北京的一些报馆在西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内联合开办了一个报纸发行市场,打破了原有10多家报房的垄断。市场通过报贩层层批发零售,有的直接投送订户,有的设摊零售,有的走街串巷叫卖。当时报刊的发行范围,仅限于大城市及铁路沿线的城镇。这种发行体制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报纸,其发行方式主要是通过赤色邮政(交通局)传递。1943年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大众日报》,由山东战地邮局承担发行工作。此后,各根据地出版的报纸都先后交当地邮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年3月起,全国各地出版的报纸先后交当地邮局总发行。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报纸发行体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欧美、日本及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由各报社自行组织报纸的发行;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则实行“邮发合一” 体制 ,由邮政部门负责报纸的发行工作(见报刊“邮发合一”)。

报纸发行分订阅和零售两种基本方式:

(1)订阅方式是订户预交报纸订费(从1个月至1年),由邮局投递员按期把报纸投送到指定地点。由报社自办发行的则由报社雇人投送给订户,或封装后通过邮局作为邮件寄给订户。订阅可分为整订和破订两种:整订是指整月、整季、整年订阅。破订是指错过了整订期,从当月的某一天开始订阅到月底。有些还可采用短期订阅的方式。

(2)零售方式是由报社发行部门在城市或乡镇设立若干报纸零售点,由读者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购买,交付现金,不预交报费,报社不负责投送,没有固定的供应关系。零售方式包括:定点零售、流动零售、预约零售、外地函购、寄售等服务项目。

订阅和零售各有特点和适应范围。订阅方式有利于加强报纸发行的计划性,读者对象相对稳定,连续性强,适合于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等单位公款订报,适合图书馆、资料室完整保存资料。中国公款订报的比重各报不同:综合性日报公款订报的比重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专业性报纸和晚报、生活服务性小报,公款订报的比重较低,一般只有20~30%。订阅方式缺乏灵活性,选择余地小,报纸发行部门组织投送付出的劳动量也较大。零售方式机动灵活,选择余地大,安全方便,适合于个人购买及满足流动人员看报的需要。但零售的读者对象不固定,报纸发行部门对社会需求难以掌握,容易造成报纸的脱销或滞销。因此,报纸发行的这两种基本方式需互为补充。在各国的报纸发行体制中,两种发行方式处于并重的地位。

报纸发行一般要经过收订、汇总、要数、分发、运输和投送等工作程序。长期以来,报纸发行的大多数环节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有些报纸分发部门使用了捆扎机,代替手工进行报纸的封装。20世纪8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报纸发行领域,报纸的收订和订单处理等工序试用电子计算机操作获得成功。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报纸印刷和分发自动化流水作业,用塑料薄膜自动封装报纸,完全摆脱了手工操作。有的国家还使用了电子零售报纸的机械。

报纸的运输手段是报纸发行技术手段中的一个关键。报纸的时间性很强,全国性报纸在出版后需要以最快速度运送到全国各地。20世纪50~60年代采用的运输手段一般是通过铁路发运,距离较远的地方要几天以后才能见到报纸。70年代比较普遍地采用了飞机运送报纸纸型,分地印刷,就近发行的办法,使分地印刷点周围地区能在出版的当天或第 2天看到报纸。80年代,有的报社进一步采用了电信传真和卫星通信技术,把报纸版面通过电路传送到分地印刷点,出版时间与当地报纸一样早。

参考书目
  1.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北京,1955。
  2. 刘觉民:《中国报业管理概论》,商务印书馆,上海,1936。
  3. 杜庆云主编:《中国报刊发行史料》, 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1987。
本文标签: 报纸发行  baozhifaxing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