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ushen
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概念,意为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修身”一词最初见于《墨子·非儒篇》。先秦时期的孔子已经意识到提高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孟子也要求“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荀子认为“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并著有《修身篇》。后来,《大学》一书把儒家的政治和道德理论概括为“八条目”(见三纲领八条目,其中以“修身”作为最主要的条目之一,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然而,在修身的途径上,以荀子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者强调环境教育,隆师亲友;孟子主张“反求诸己”、“尽心知性”,养“浩然之气”,陷入了唯心主义。这两种道德修养理论,对后世均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章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__知识题库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__知识题库
-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和、征信、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知识题库
- 梁晓声: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保健养生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哪部著作__知识题库
- 修身慎行造句素材
- 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 )教育党建知识
- 修身四要保健养生
- 修身立节成语辞典
- 修身慎行成语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