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多舞

历史地理2023-02-03 18:14:34百科

婆罗多舞

印度古典舞派之一。产生于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带,是印度古典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婆罗多”一词由梵文“表情”、“曲调”、“节奏” 3个字的字头组成,所以有人释为“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艺术”。早期的婆罗多舞叫“达西阿塔姆”,因为表演者是寺庙里被称为神的侍女的“黛维达西”。每逢宗教节日,她们在神像前或在祭神的行列里舞蹈,逐渐形成了婆罗多舞蹈的雏型。18世纪后,婆罗多舞进入宫廷,经宫廷4位音乐舞蹈大师的加工提炼,逐步形成现在的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动作刚劲有力,棱角鲜明,变化多,速度快;要求手、眼、身、法、步的严格配合,注重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的瞬息变化,是一种技巧性很强、难度很大的舞蹈。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婆罗多舞蹈通常由以下6段舞蹈组成:

(1)“阿拉瑞普”,表示对神的祈祷和对观众的致意。“普”又有花的意思,表示舞蹈者的动作和表情由眼、颈、肩直到手臂和全身,由小到大,像花儿一样逐渐开放。这是一段纯舞蹈,通常只表演3~5分钟。

(2)“贾提斯瓦拉姆”,是一段较“阿拉瑞普”更为复杂的纯舞蹈,由“贾提”和“斯瓦拉姆”两部分组成。“贾提”只随着鼓的节奏舞蹈,“斯瓦拉姆”则要合着音乐伴奏而舞。贾提斯瓦拉姆由5~6个不同的舞蹈组合构成,要求表演者动作熟练、优美。

(3)“沙布达姆”,通常是用以赞颂神或国王事迹的舞段,音乐伴奏除乐器外,还必须用泰鲁古或泰米尔语的歌伴唱。表演者要根据歌词内容做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和手语动作。

(4)“瓦纳姆”,这段舞蹈在婆罗多舞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婆罗多舞蹈中动作最复杂、感染力最强的舞段,要求表演者完全靠动作和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及手语介绍故事的全部情节。还要求表演者戏剧性地同时扮演几个不同角色,在每段戏剧性的表演之间,穿插有技艺水平很高的纯舞蹈片断,这是婆罗多舞中最为生动多彩的片断。

(5)“巴达姆”,是婆罗多舞中较抒情和轻松的舞段。舞蹈由一段对神的赞歌伴唱,通过表演者的手语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表现歌词的含意。

(6)“提拉那”,是一段技巧很高的有音乐伴奏的纯舞蹈。它是婆罗多舞的最后一段,要求表演者动作迅速、激烈、灵巧、多变,并且一气呵成,在闪电般的速度中结束。

婆罗多舞的舞姿
本文标签: 婆罗多舞  Poluoduow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