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anggang Diqu bao-kan
[外文]:press in Hongkong
香港地区出版500多种中、外文报纸和刊物。
香港报纸中国近代许多报纸是从香港发展起来的。最早在香港出版的报纸是1841年5月1日创刊的英文《香港政府公报》。1857年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中国第 1家以单张报纸形式出版、两面印刷的近代化中文报纸,也是中国第 1家商业报纸。随后出版的中文报纸,重要的有:1858年创刊的《中外新报》,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和1874年创刊的《循环日报》。后两家报纸刊行时间均在半个世纪以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 1个机关报《中国日报》,也是1900年在香港创刊的。
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香港新闻事业有很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香港当局取消新闻检查制度,报纸言论比较自由,通讯设备较为先进,报刊种数日愈增多。据香港1988年年报统计,注册出版的报纸共68家。其中每日印行的中文报纸44家,英文报纸 5家。香港报纸均为私营。几乎所有报纸的编辑方针和言论,都受某种政治力量的影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态度最鲜明的是《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代表台湾国民党当局讲话的是《香港时报》、《万人日报》和时出时停的《中正日报》。
在每日出版印行的中文报纸中,报道香港和世界各地新闻的综合性报纸有34家 (日报32家,晚报2家),其中有 2家集中报道经济新闻。其余是专门刊登电影、电视、跑马、跑狗、赌博新闻、黄色新闻、黄色小说、色情场所广告的报纸。香港报纸大多每日出对开 3~ 5张;个别报纸出10~12张。除一些注意政治评论和经济评论的报纸外,一般都详细、迅速地报道香港当地新闻,而国际新闻和中国内地各省、市新闻仅居次要地位。为了迎合读者兴趣,对社会上发生的劫杀、车祸、桃色事件往往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报道,报纸上社会新闻的篇幅大大超过国际政治新闻的篇幅。几乎每家报纸都用 8~12个版面大量报道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房地产的变动情况;详细刊登赛马和赌博的消息和分析;以及电影演员、电视演员的生活动态和轶事。为了同电视竞争,报纸日趋杂志化,每天刊出4~8个副刊、专刊,供不同读者选择。
香港出版的 5家英文日报是:以汇丰银行为大股东的《南华早报》,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经营的《 虎报 》,在北京编辑出版、在香港印刷发行的《中国日报》,以及美国人经营的、在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区发行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这些报纸除刊登国际重要新闻外,经济报道占很大比重。
每日印行的中 、英文报纸日发行总量 160多万份,按香港人口平均,每3人有1份报纸。日销量在10万份以上的中文报纸有 5家。不少报纸利用航空发行到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居住地区。《成报》、《明报》、《新报》、《星岛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等,均在美、英、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设办事处,每晚通过人造卫星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送回香港,编成“海外版”。香港报纸的广告多,广告费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报纸的商业广告注意适应厂商推销新产品的需要;“分类小广告”则帮助读者解决求职、应聘、租赁以及选购二手货物等问题,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香港报社的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大专学校毕业生,也有部分来自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以及在台湾各大学毕业的香港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学院、树仁学院、珠海书院 4所大专院校设有新闻传播教育专业, 每年毕业生120~130人。各报编辑、记者流动性很大,转业做公共关系工作的为数不少。香港当局职业训练局所属的新闻训练委员会,也着手培训新闻从业人员,开设法律、普通话、经济学等课程,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
香港杂志经香港政府注册的期刊约 470种,品类繁多。其中,以时事和政治评论为主的新闻刊物有10余种, 包括《新闻天地》、《明报月刊》、《九十年代》、《广角镜》、《镜报》、《争鸣》、《百姓》等。
《新闻天地》周刊于1945年1月在重庆创刊,1949年5月迁到香港出版。社长卜少夫。《明报月刊》于1966年1月创刊,社长查良镛。《七十年代》月刊于1970年2月创刊,1984年5月改名《 九十年代 》,以“认识世界,研究社会,了解人生为宗旨”,主编李怡。《广角镜》月刊于1972年10月创刊,社长翟暧晖。《镜报》月刊于1977年8月创刊,社长徐四民。《广角镜》与《镜报》早期报道、分析国内政局的文章占较大比重,后来对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及海内外读者关注的新闻焦点,也有较多论述。《争鸣》月刊于1977年11月创刊,以编写中国时局“ 内幕” 和传闻的“ 小道消息” 吸引读者,总编辑温辉。《百姓》半月刊于1981年6月创刊,以独立性刊物自居, 经常发表一些新闻性的评论和背景材料,社长陆铿,主编胡菊人。
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新闻刊物有《远东经济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