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ouxian guangbo
[外文]:wired broadcasting
利用金属导线或者光导纤维所组成的传输分配网络,将广播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区域性广播。可以有专用的传输分配网络,也可以利用电信传输网络和低压电力传输网络。
1876年有线电话诞生,为有线广播的出现打下了技术基础。1880年俄国人Ю.奥霍罗维奇研制成功用导线把剧院里的音乐节目传输出去的播音设备。1893年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连接了 700多条电话线,定时进行新闻广播, 形成正式的有线广播,当时被称为“电话报纸”。1924年苏联开始在各地开办有线广播。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也利用电话网传送广播节目,并逐渐发展成为多套节目的有线广播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声学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线广播的质量和可靠性大有提高,技术更加成熟。
1946年中国开始在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大规模建立有线广播。1950年起,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机关、学校、企业普遍建立了小型有线广播系统。1952年后,大型农村有线广播系统迅速发展,到80年代初期,全国建成了以县广播台(站) 为中心,以乡(镇) 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村万户的农村有线广播网。中国是有线广播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有线广播有 3种技术体制:
(1)中心站集中放大、音频传输体制 (如图1)。中心站将广播节目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通过各级传输分配网络送到用户。中心站有双重任务:既担负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转播中央和省、市电台的无线广播节目是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又担负信号的功率放大,所有用户设备所需的信号功率都由中心站供给。这种体制适合于用户密集的城市有线广播或大型工矿企业。
(2)二级建站、分散放大、音频高频混合传输体制(如图2)。即以县广播台(站)为中心,乡(镇)广播站为基础的二级传输方式。县广播台(站)将音频或高频(载波)的低电平节目信号,通过县至乡的信号传输分配网络送到各乡(镇)广播站,进行音频功率放大(全乡接收设备所需的功率由乡广播站提供),然后经乡到村的功率传输分配网络,将节目送到用户。这种体制传输损耗小,管理方便,为大部分县的广播网采用。
(3)三级建站分散放大、音频高频混合传输体制(如图3)。即县、乡、村三级建站,县广播台(站)和乡广播站只传送音频或高频的低电平节目信号,音频功率放大任务由村广播室承担(提供全村用户接收设备所需功率)。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损耗小,效率高,节目质量好,整个传输系统都为低电平,使用安全可靠。随着有线广播的发展和用户收听设备质量的提高,采用这种体制的将越来越多。
从技术上说,有线广播具有下列优点:抗自然干扰和工业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时间、空间容易控制,传输频带宽,节目质量高。从社会功能来说,它既适合于公开宣传,又可用于内部教育。
有线广播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苏联已播送立体声有线广播节目,并逐步向自动化、多节目方向演变。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在有线广播领域应用光缆传输分配系统,将有线立体声广播、有线电视和数据信息库结合在一起,实现综合传输,大大扩展了有线广播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章
- 有线广播功放设备的布置规定?电气技术
- 建筑物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电气技术
- 有线广播控制室设置原则?电气技术
- 建筑物有线广播网的一般规定有哪些?电气技术
- 建筑物有线广播网的一般规定?电气技术
- 有线广播控制室设置原则有哪些?电气技术
- 有线广播的交流电源规定?电气技术
- 有线广播的交流电源规定有哪些?电气技术
- 建筑物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有哪些?电气技术
- 建筑物内的有线广播配线规定有哪些?电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