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ahanjing
[外文]:Madhyamāgama-sūtra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 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历代单经零本翻译颇多,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现存73种。汉译《中阿含经》与南传“中部经典”大体相应,前者收经较多。一般认为,在《中阿含经》和“中部经典”编集之前,已有许多经文单独流行。两传文本所集经文都没有按其形成的次序排列。
《中阿含经》收经222部,分为五诵十八品。经文分品,并无统一划分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1)根据经文所述的主要教义分品。如《业相应品》有10部经,主要阐述业报轮回等教义,兼驳耆那教苦行灭业和其他宗教派别的业报学说;《未曾有法品》有10部经,主要记述佛陀的往生事迹和阿难等佛弟子的持戒修行。此外,《根本分别品》等把论述相同教义的若干部经集成一品;
(2)根据经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列成专品。如《舍利子相应品》有11部经,叙事都与舍利子有关;
(3)依据说法的形式分品。如《七法品》有10部经,各经都列举 7种比喻阐发教理;
(4)取所集经中一部经名作为品名。如《长寿王品》、《脯利多品》等。此外还有一品,名为《双品》,但品名与所集经文完全无关。因《双品》前五部经放在第四诵,后五部经放在第五诵,故以此为名。
全经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1)详述各种修行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达到涅槃解脱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此经的重点。如对三学(戒、定、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涅槃的关系,论述较多。此外,还就如何断灭“无明”,修行取得功果等,以阐明达到涅槃的修道层次;
(2)联系当时社会现实阐述善恶因果报应,鼓励在家信徒和俗人止恶行善;
(3)论述四谛、八正道、缘起、十二因缘、四禅、六界、六处、十八意行等小乘佛教教义,阐发了无常、无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大多数品论述的问题比较集中,多用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阐发教理。以着重讲述各种学说之间的关系为特点。后出的许多经、律多引述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