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e Fei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资料一
南宋名将、作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幼年家贫,由其母亲自授学。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应募敢战士,参加守边。其后在抗金战斗中屡建功勋,历任武安军承宣使,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检校少保。后进封公,拜太尉,授少保,任枢密副使。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暮(1142年1月27日),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
岳飞在戎马征战中写下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作品。他的文章如《五岳祠盟记》、《谢讲和赦表》与《奉诏移刘豫》等,皆能于刚劲质朴的语言中,间用对仗排偶句法,议论正大,诚挚感人。他的诗如《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中的警句“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慷慨激切。他的词〔满江红〕、〔小重山〕二阕,或以忠愤之气动人心魄,或以幽怨之情感人肺腑,一直为后世所传诵。只是〔满江红〕“怒发冲冠”一首,不见于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中,至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袁纯所编《精忠录》始加收录,故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今人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等文,皆对此词作者、作年提出疑问。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此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实非后人所易伪托。
其著作《岳忠武王文集》10卷(包括卷首1卷,卷末1卷)。有乾隆刊本。
资料二
中国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少时习武,喜读兵书战策,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高宗即位后,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后随河北招抚使张所等在黄河南北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袭扰金军,多次获胜。次年春,金军自临安(今杭州)撤军北还,岳飞率部至牛头山(今南京西南)夜袭金营,侦知金军撤离建康(今南京),挥师追击,大败金军,收复建康,升任通泰镇抚使。
绍兴三年(1133),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岳飞提出先取襄阳等六郡,进图中原的方略,得到宋廷采纳。次年四月,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此后,他营田屯兵,安抚民众,为进军中原打下了基础。
五年夏,岳飞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一反宋军历年秋季多行防御的常法,举兵奇袭刘豫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取得重大胜利。
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提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民众配合下,充分发挥士气旺盛、训练有素等有利条件,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
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富韬略,善用兵,博采众谋,团结民众。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严于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爱护士卒。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史·岳飞传》)著称,被誉为“岳家军”。金军叹服:“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资料三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字鹏举。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曾当佃客。宣和四年(1122),投军,参加征辽之役。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侵,攻破东京开封府(今属河南),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建置兵马大元帅府,岳飞志愿从军抗金。建炎元年(1127),北宋亡,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岳飞上书言事,力请高宗返回开封,恢复失地,被宋廷削夺军职。后随张所、王彦、宗泽等抗击金军,屡立战功。建炎三年冬,金完颜宗弼率军渡江,企图一举灭宋。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当各军溃败之际,整饬所部,招集散兵游勇,转战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建炎四年,又率军屯驻宜兴县。金军自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袭击常州,克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金军退至江北。宋廷委派岳飞任通、泰镇抚使,驻军于江北泰州(今属江苏),进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今江苏高邮)等地与金兵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退军江南。绍兴元年(1131),岳飞隶属张俊,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绍兴二年,又出兵荆湖南路和广南东、西路,击破盗匪曹成军。绍兴三年,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和虔州(今江西赣州)的农民起义军。绍兴四年,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统兵北上,破金与伪齐联军,克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襄阳府(今属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自承宣使晋升节度使。当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伪齐军。绍兴五年,晋升两镇节度使,采用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镇压为辅的策略,瓦解了洞庭湖一带的杨么起义军(见钟相、杨么起义),自制置使升招讨使。绍兴六年,又迁宣抚副使,再次出师北上,攻占镇汝军、虢州(今河南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县)、西京河南府的伊阳(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南)等地。当年冬,又击破金军与伪齐军的进犯,兵临蔡州(今河南汝南)。绍兴七年,升任宣抚使,计划并统刘光世等军,大举北伐,并提议丧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建储,遭高宗、秦桧等人猜忌,宋廷取消北伐计划。绍兴八、九年,岳飞反对高宗、宰相秦桧等人降金乞和,重申收地两河、唾手燕云的壮志。
绍兴十年,金军毁约南侵,宋廷被迫命令各军抵抗。岳飞早已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此时便挥师大举北上,分兵攻占北至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处的广大地域,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组织游击军,袭扰金军后方。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大军反攻。岳家军先后在郾城、颍昌(今河南许昌)等地,以少击众,大败金军主力(见郾城之战)。宋廷反而迫使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出兵增援淮西,旋被招回临安。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解除兵柄。岳飞仍反对和议,力图保全韩世忠及其旧部,遭秦桧党羽弹劾,罢官赋闲。十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设置冤狱,诬陷岳飞。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1.27),被害于大理寺狱,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赵眘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淳熙五年(1178),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改谥忠武。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最杰出的将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提出和贯彻了“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连金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 参考书目
-
-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 王曾瑜:《岳飞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资料四:岳飞的故事
岳母刺字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编纂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流传最广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而产生。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生活简朴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娃有次穿了件缯帛的衣裳,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娃终生不着绫罗。
食——岳飞是北方人,到南方后,日常食物依然是麦面加齑菜,如果用荤食,也只是一味,并经常与最下等的军士共餐。即使同部属会餐,一般也只是家常便饭, 另加猪肉。在部将郝晸处作客,郝晸知道岳飞的性格,只用一种素面食招待他。岳飞问此为何名,郝晸说是“酸馅”。岳飞说自己平生从未吃过这种面食,命令将余留的酸馅作晚餐。
住——每逢出师,士卒露宿,岳飞也露宿。高宗曾打算在杭州为岳飞建上等府邸,岳飞援引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财产——岳飞虽“位至将相”,仍然保持清廉。朝廷每有犒赏,从不私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 并经常化私为公,以自己的私家财产补助军用。有一次,岳飞命令部下将自己家“宅库”里的所有物品,除了皇帝“宣赐金器”外,全部变卖,交付军匠,造良弓二千张以供军用。幕僚黄纵说:“此军器,当破官钱。”岳飞却淡淡地回答:“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
洁身自好岳飞从不纳妾,也不要女使侍奉。蜀帅吴玠的一个属官与吴玠谈及此事,吴玠遂花钱两千贯买一士家姑娘送给岳飞。见面时,岳飞对她说:“我家的人穿布衣,吃家常便饭,女娘子倘能同甘苦,就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姑娘只是在屏风后面吃吃地发笑。岳飞于是郑重地说:“既然如此则不可留也。”遂把那姑娘连同嫁奁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将劝其把此女留下,以结好吴玠,岳飞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吴玠听说后,对岳飞愈加敬重。
南宋初诸大将中,张俊在解除兵权家居以后,岁收租米六十万斛,估计所占有的土地当不下六七十万亩。 杨存中仅在楚州宝应县就有田近四万亩。 刘光世驻守淮东时,掠夺民间膏腴良田,光上报给宋高宗者即达三万亩。 岳飞遇害之后,被没收的田产共有水田七百多亩,旱田一千一百多亩,在诸大将当中是占地最少的。 被抄没的家产总值有约九千贯,但并无一件金玉珍宝,其中一部分资产还是为贴补军用而预备的。 冤狱平反时,岳家财产经统计被归还,宋孝宗也“恻然叹其贫”。
有人曾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矣。”
律己齐家岳飞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对文士和幕僚又以“礼士”和“虚心”闻名,常向这些人请教。要求别人发现自己的过错,必定见告。他说:“某被主上拔擢至此,倘有纤毫非是,被儒生写在史书上,万世揩改不得。” 岳飞还曾在平日使用的一方端砚上镌刻“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身格言。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 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 而岳云屡立殊勋,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事母至孝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姚氏病故后,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
勇冠三军岳飞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又会左右开弓,成为大将后,又亲自将射箭技术教授给全军将士。 临阵作战,岳飞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当“旗头”(军中执掌大旗,麾众当先者)。在与金军作战时,曾亲自刺杀敌将黑风大王。在南薰门之战中,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人,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为大家攻破敌军。”左手挟弓,右手持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资料五:岳飞生平
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十二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河南滑县)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府(山东东平县西南)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菏泽市南),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是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经河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这是他第四次从军。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帐前使唤”。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然而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顾虑金军集结,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俘金军千户阿里孛,又击败万户王索。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溃散了。岳飞突围后,又在侯兆川遭逢金兵,他率部死战,负伤十余处,终于成功退敌,转战太行山区。岳飞听闻王彦组织起了“八字军”,亲自登门谢罪,但王彦不愿收留,岳飞于是自行率部战斗。一次战斗中,岳飞所部俘虏金将拓跋耶乌。不多日又遭遇一股金军,岳飞令兵士虚张声势,自己持一杆丈八铁枪,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迫使金人暂时退却。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建炎元年(1127年)冬到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县、黑龙潭、官桥等地作战,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一日,宗泽召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岳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二十四次,但始终没有取得赵构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宗泽病逝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七月十五日,岳飞按宗泽生前的部署,率毕进等部将进驻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负责保卫北宋皇陵。
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发动对宋战争,一要擒拿赵构,二要攻取陕西。金军由完颜娄室和完颜宗翰率领,再次大举南侵。八月,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命岳飞去汜水关御敌,两军对阵时,岳飞用箭射杀金将,宋军乘机进攻,击退金军。岳飞又奉命屯军汜水县东的竹芦渡,与金军相持。当时宋军粮草将尽,岳飞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岳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岳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在南薰门之战中,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岳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岳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岳飞向杜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赵构对杜充撤离开封、放弃北方疆土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赵构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致元帅书》。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
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进犯。完颜挞懒(汉名昌)领军进攻淮南,完颜兀术(汉名宗弼)则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浙江杭州),只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十一月初,完颜兀术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诣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𤫉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王𤫉却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岳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岳飞向他们慷慨陈词,士卒皆被感动,愿随岳飞作战。杜充投敌,宋军纷纷溃散。溃军中一些北方将领不愿再战,欲推举岳飞为主帅,一同投金。岳飞假意应允,乘其不备,带亲信数人与之相斗,一连击败数十人;岳飞又对众军严肃训诫了一番,众皆心悦诚服,军心遂定。完颜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赵构。赵构由越州逃向明州,随后又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完颜兀术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岳飞又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县中存粮,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二月,岳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在广德和宜兴,岳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岳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岳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赵构三百里未获。完颜兀术借口“搜山检海已毕”,纵兵烧掠明州、临安等城,携带所掠全部金银财宝,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岳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并一直尾袭到镇江府。常州截击战之后,岳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收复建康。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五月初,岳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完颜兀术接连受到打击,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岳飞领骑兵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建康城西南的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建康之战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约有三千人,投降者千余人,并擒获万户、千户军官二十多名。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是年四月,岳飞已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部下。岳飞收复建康后,张俊要把岳飞派往饶州,扼守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路,但岳飞十分重视守卫建康的战略意义。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他向朝廷上奏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赵构看了岳飞的奏章,深以为是,遂改变张俊原议,并赐予岳飞金带、马鞍等物。六月十五日,岳飞回到宜兴,在张大年家题词:“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
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宋廷命令岳飞配合张俊的大军,征讨流窜于宣州(安徽宣城)、湖州一带的叛将戚方。戚方所部不敌岳家军,便转而向张俊投降。岳飞因数月以来在战场上的功绩而声誉日高。七月,宰相范宗尹向赵构推荐岳飞,说:“张俊自浙西来,盛称岳飞可用。”同月,宋廷迁岳飞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任通、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接到任命诏书,上奏请求免去通、泰州的职务,代之以在淮南东路招集兵马之权,借以掩杀金军、收复该路州郡,但未获宋廷批准。八月,金军统帅完颜兀术与完颜挞懒合兵攻打位于大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重镇楚州(江苏淮安)。宋廷命张俊、刘光世救援楚州,但两人都不肯应援。岳飞此时隶属于刘光世,接到救援楚州的诏书后,一面上章请求解决给养困难,一面就开始组织所部行动。九月二十日,岳家军开赴承州与金军接战。一月之内三战三捷,斩金军大将高太保,擒女真、契丹、渤海、汉儿军等首领七十余人。但岳家军因孤旅无援,又众寡过分悬殊,以给养匮乏的一万人马,难以对抗金军主力之众,终于无法解楚州之围,楚州城于九月二十五日被金军攻陷。金军陷楚州一个月后,又以号称二十万兵力进犯岳飞的防区通州(江苏南通)、泰州(江苏泰州)。刘光世违抗宋廷诏令,不予应援。十一月,岳飞因泰州无险可凭,放弃了泰州城,退保泰兴县柴墟镇以掩护民众南撤。岳家军在南霸塘与金军鏖战数日,岳飞身中两枪,坚持力战击退了金军。岳家军军粮已绝,孤军难支,岳飞于是下令全军渡江,在江阴驻屯;并将失守泰州罪责奏报宋廷,请求给予处分。宋廷命岳飞在江阴就地驻扎,防守江岸。伪齐政权的成立、宋金相持局面的出现,使南宋有暇顾及内部事务,开始着手剿除“内患”。主要由被金军击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游寇,因得不到朝廷适当安置而结伙为盗,四处流窜、危害人民,其中势力最强、为祸最烈的有流窜于江、淮、湖、荆等地的李成、张用、曹成、孔彦舟等。张俊于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被任命为江南路招讨使,主持讨伐李成等游寇。但数十日间并无建树,便奏请朝廷派通、泰镇抚使岳飞同往。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十五日,岳飞从江阴赶到宜兴,往饶州(江西鄱阳县)与张俊会合。李成部将马进欲侵犯洪州(江西南昌),张俊遂进驻洪州,与马进对峙月余,并不主动出击。三月初三日,岳飞率部赶到洪州,便向张俊献计,自请为先锋出战。初九日,岳飞率军由生米渡渡江,在玉隆观一带大败马进。马进率残部逃遁,岳飞追击二十五里,马进引兵反扑。岳飞一箭射死其先锋将,挥军向前,马进军望风披靡,往西窜入筠州。十一日,马进倾巢出动,列阵十五里。岳飞亲率二百骑兵,高举“岳”字旗诱敌。马进刚一接战,官军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马进大败,投降者达八千人。岳飞追击马进残部至朱家山,又斩其部将赵万。李成听闻马进失败,亲自率领号称十余万的人马,与官军相遇于奉新(江西奉新县)楼子庄,岳飞与张俊大军联合,大破李成军,俘获两万人、马两千匹。李成败走,逃往蕲州(湖北蕲春县),后投降伪齐。李成被平定之后,张用一股拥兵五万,尚在江州瑞昌县(江西瑞昌)和洪州分宁县(江西修水县)一带活动。岳飞修书一封给张用,以同乡之谊、早年同袍之情与利害形势劝说张用。张用读毕此信,向使者叩拜,说:“果吾父也,敢不降。”遂率部投降。张俊因此对僚属称赞岳飞之勇略,说:“吾与汝曹俱不及也!”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宋廷将岳家军的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任命岳飞为统制,驻屯洪州。十月,宋廷授岳飞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十一月,岳家军改号神武副军,岳飞升为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为剿除两湖一带的游寇,宋廷任命岳飞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三月十七日,岳飞率军由洪州出发,前往讨伐侵扰湖南、广南诸州的曹成。岳飞向曹成晓谕宋廷意旨,望其投降,曹成执意不降。岳飞便继续进军,经郴州(湖南郴州)、桂阳监(湖南桂阳县),直抵道州(湖南道县)。四月,岳飞派前军统制张宪和吴锡取道全州(广西全州县),往西南进军桂州(广西桂林),解除了曹成军对桂州的包围。曹成军战败南逃,退守荔浦县东北的莫邪关。岳飞命张宪攻关,正当岳家军攻破关厢庆功之时,却遭曹成部将杨再兴反扑,岳家军第五将正将韩顺夫被杀,入关官军被迫后撤。杨再兴骁勇非常,连战岳家军统制王经、张宪等三将,并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翻。闰四月,岳家军进入贺州,曹成在太平场布阵数十里抗拒。岳飞故意向曹成麾下探子透露军粮将尽准备撤军的假情报,吸引曹成前来追击。岳家军遂乘夜间进军太平场,攻破了曹成营寨。六日,岳飞又以八千人大败曹成三万余人,曹成逃往桂岭县(广西桂岭镇)。曹成派都统领王渊占据北藏岭、上梧关和蓬岭,凭险据守。岳飞率军猛攻,突破了三道防线,曹成败走。岳飞尽据其寨,缴获其刀枪、金鼓、旗帜等物。杨再兴被张宪所部生擒,杨再兴说:“我是好汉,当执我见岳飞。”岳飞抛下斩将杀弟之仇,亲解杨再兴之缚,并说:“我与尔是乡人,汝好汉也,吾不杀汝,当以忠义报国家!”杨再兴遂诚心归降。凡被曹成裹胁的当地良民,岳飞皆令遣返田里,又先后招降其众两万余人。曹成四处逃窜,最终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因平游寇之功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岳家军屯兵江州(江西九江),守卫长江中游。岳飞在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赵构赐给岳飞铠甲、弓箭等物,及御书“精忠岳飞”锦旗一面,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觐见时,赵构还就岳飞在洪州时曾于醉后痛殴兵马钤辖赵秉渊一事,面谕岳飞戒酒,岳飞自此绝饮。同月,宋廷授岳飞镇南军承宣使,除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家军改号神武后军,岳飞为统制。随后,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也被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达到两万多人的规模。
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汉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岳飞的提议得到朝中宰执朱胜非、赵鼎的支持,宋廷最终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于三月十三日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但赵构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四月十九日,岳家军又重返民族战场,由江州向鄂州(湖北武昌)挺进。在从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时,岳飞情绪昂扬地对幕僚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郢州收复后,岳家军分兵两路,由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州),岳飞则领军直趋襄阳府(湖北襄阳),与投降伪齐的李成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收复襄阳。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俘虏了五千伪齐军。16岁的岳飞长子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李成得到支援,欲夺回襄阳府,率领号称三十万大军反扑,又遭大败。金将刘合孛堇领军与李成会合,集结于邓州附近,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家军北上。岳飞遣王贵等由光化路,张宪等由横林路,前去掩杀。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接战。岳飞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出奇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七月十七日,岳飞军攻取邓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一场血战,邓城终被攻克。斩杀金、伪军无算。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岳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七月二十六日,刘光世的部将郦琼率五千援军赶到,但已经无仗可打。岳飞特别上奏,要求给这五千人“先次推赏”、“卒使不沾寸赏,恐咈人情”。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宋廷。高宗赵构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对胡松年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胡松年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若号令不明,士卒不整,方自治不暇,缓急安能成功?”岳飞因功除清远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岳飞克复襄汉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失地,且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鄂州从此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岳飞派遣两千人守襄阳府和唐、邓二州,一百五十人守郢州,二百人守随州。又命守官修复城池、加强戒备,并大力兴办营田,招徕归业农民。由于岳飞努力整顿防务,重视发展生产,襄汉地区终于治愈伪齐蹂躏和战争的创伤,成为南宋连结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
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区农民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么等又聚集人马占领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却都是铩羽而归。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岳飞于三月由池州进军,四月到达潭州。岳飞首先招降了杨么部将黄佐,又让其回到湖中招降杨么部众,先后来降者两千三百余人。四月,岳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首先命黄佐攻击周伦水寨,周伦败走,部卒被杀死和坠入湖中者甚众,寨栅粮船全被焚烧。接着,岳飞又让此前屡被杨么打败的任士安出战诱敌,岳飞事先设下伏兵,待士安精力垂困时,伏兵乃起,四面围击,大获全胜。五月,南宋朝廷命张浚回朝,张浚认为杨么水寨一时难以攻破,岳飞则向张浚保证:除去从潭州(湖南长沙)到洞庭来往路程,八日内一定会“俘诸囚于都督之庭”。岳飞到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黄佐受岳飞命,由岳飞机密官黄纵随行,赴杨钦营寨招降。结果杨钦率全寨一万余人(其中战士三千余人),乘船数百艘,投降岳飞。岳飞立即报请朝廷予以封赏。杨钦又为岳飞劝降了全琮、刘诜等部。杨么军大部被瓦解,惟杨么、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杨么车船,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后处死。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对被俘人员,有人主张全部杀死,岳飞以各首领或率众降宋,或已被处置,告诫诸将不得滥杀无辜;凡精壮之士,一律收编入伍;而老弱瘦软、不堪服役者,皆“各给米粮令归田”。这样所得丁壮五六万,被安置归业的二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缴获船舶一千余只。岳飞携带一切缴获器物,返回潭州,向张浚复命。此役全程,从初二日招降杨钦到初十日大获全胜,恰好八日。张浚感叹说:“岳侯殆神算也。”岳飞以平杨么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绍兴五年(1135年)冬,宋廷将全国军队统一改称行营护军,岳飞部为行营后护军。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等人,突破金人的围剿,率百余名骑兵归附岳飞。岳飞将此事上报朝廷,赵构降诏让岳飞妥善接纳。随后,岳飞前往设在镇江府(江苏镇江)的都督行府,参加由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浚主持的军事会议。张浚召集了诸路大将,研究北伐中原之事,并向赵构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命令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江苏邳州西南),岳飞自鄂州进军襄阳府,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二月,岳飞到临安朝见皇帝,又让幕僚胡闳休起草声讨伪齐的檄文,预备誓师北伐;宋廷也批准岳飞的建议,将新设的襄阳府路恢复北宋时的旧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旧都。岳飞随后返回鄂州,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三月,岳飞由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讨使升为宣抚副使,并由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进军之时,岳飞可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入宣抚“河东”及“节制河北路”头衔。不料在这月二十六日,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岳飞因多年在盛夏冒暑用兵,又为母丧痛苦过甚,旧染畏光、刺痛的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六月,因天气即将转凉,张浚决定放弃进攻计划,令诸大将“先图自守,以致其师,而后乘机击之”。但岳飞还是决定按既定计划进军,于七月出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骁将薛亨,接着又向颍昌府(河南许昌)至蔡州(河南汝南县)一带扫荡,焚毁了伪齐军的粮草辎重。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虢略(河南灵宝)、朱阳(河南灵宝市朱阳镇)、栾川(河南栾川县)三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商洛(陕西商洛市商镇)、洛南(陕西洛南县)、丰阳县(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湖北郧西县西北)等五县,席卷了商州全境。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河南嵩县)。八月十三、十四日,杨再兴两战两捷,大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和安抚使的人马,收复长水县(河南洛宁县西南)缴获粮食二万石,分发给军卒和百姓,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河南洛宁县)和福昌县(河南洛宁县东北)也被攻克。九月初,宋廷陆续收到岳飞北伐的捷报,赵构对此态度有些冷淡,说:“岳飞之捷,兵家不无缘饰,宜通书细问。非吝赏典,欲得措置之方尔!”张浚回答说:“飞措置甚大,今已至伊、洛,则太行山一带山寨,必有通谋者,自梁青(兴)之来,彼意甚坚。”岳家军因孤军深入陕西山区作战,粮草难以接济,不得不班师鄂州。一些已经收复的地区得而复失,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直至1141年被割让给金朝。岳飞留王贵一支人马戍守前线,对自愿随军南撤的居民,抽调一万石军粮予以接济,并且“拨牛借种,召募耕种”,安排他们的生活和生产。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目疾又剧烈发作,只能将军务交给张宪和宣抚司参谋官薛弼、参议官李若虚处理,宋廷闻讯后,特派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使伪齐刘豫大为震惊。
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签发乡兵二十万(一说三十万),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赵构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岳飞目疾未愈,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岳家军主力部队和襄阳府等地前沿守军的调动,给了伪齐可乘之机。十月底及十一月初,刘豫又卷土重来,联合部分金军,向襄汉、商虢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岳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军进攻。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张宪、牛皋兵分两路,张宪以轻兵诱敌之计大败五万伪齐军,牛皋也以步兵八千于方城县东北的昭福击败数万伪齐军。击退来犯之敌后,岳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岳飞此时已顺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岳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 布 置追击。王贵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王贵、董先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也,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赵构,其间曾与高宗作《良马对》,后又扈从赵构至建康,岳飞的官职也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一日赵构把岳飞召至“寝阁”,向岳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这是朝廷因刘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图换防避战,退军当涂几误大事,被剥夺兵柄后作出的措置。岳飞见部队行将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赵构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都督府也将刘光世军情况通报岳飞。拨刘光世军与岳飞,似成定局,张浚和已升任枢密使的秦桧却从中梗阻,赵构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岳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张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岳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赵构闻知岳飞辞职,即诏令鄂州军营将佐立刻敦请岳飞还军,又派张宗元到鄂州军中做宣抚判官。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飞还军,李若虚劝了岳飞六日,岳飞才答应受诏朝见,还军视事。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张浚因此引咎辞相。岳飞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行朝。赵构只让岳飞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但赵构对此提议不满,责备了岳飞。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这时,宋金对峙形势又发生重大变化。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而军事首脑完颜粘罕(宗翰)逐渐失势,于是年七月死去,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趁刘豫借郦琼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宫。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伪齐刘豫的失势,使原齐境内的很多军民纷纷倒戈,岳家军和其他各路宋军就曾多次接纳前来归顺的原伪齐军民。岳飞认为正可乘机恢复中原,数次上奏倡议北伐,但赵构一直无出兵之意。枢密副使王庶到前线视师时,岳飞致书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此时,南宋行都却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由前线重镇建康迁至江南的临安。赵构为“屈己求和”,又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在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乌陵思谋)之后,赵构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对赵构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韩世忠也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赵构都置之不理。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更要求赵构亲自跪接金朝皇帝的诏书,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连支持议和的赵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划界条款而被罢相,秦桧自此开始独揽相位。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宋帝“奉表称臣”,承认宋为金的藩属,接受金“赐给”的河南之地,并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赵构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其后岳飞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以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赵构并且下诏,戒饬岳飞不得深入河南地招纳义军。再后,岳飞又上二札子,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赵构、秦桧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
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秋,完颜兀术、完颜斡本(汉名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主和的完颜挞懒等人,完颜兀术进拜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成为金朝新的掌权者。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熙宗以完颜挞懒擅割河南地为由撕毁和约,降诏元帅府,下令复取河南、陕西之地。完颜兀术亲统十万大军,自黎阳(河南浚县)直趋开封;以山东聂黎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开封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除了派遣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近两万人马前去驻守开封之外,宋廷对新接收的黄河以南之地几乎全不设防,这些地区很快就被金军攻陷。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安徽阜阳)城下围攻刘锜,顺昌告急。赵构和秦桧迫于形势,只得改变态度,令诸将迎击金军;又声讨金都元帅兀术,颁布赏格;宋廷继而于六月一日命三大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岳飞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之衔,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赵构又命岳家军火速支援顺昌,并表示允许岳飞举兵北伐,收复失地。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随后亲率岳家军主力北伐中原。大军出征前,岳家军将士们纷纷与家人约定,待中原平定,再相团圆。西路金军与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吴璘等部相持,陷入胶着状态;岳家军未至顺昌时,刘锜又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正当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局势稍有稳定时,赵构却又命时任司农少卿的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已开至德安府(湖北安陆)的岳飞军中传达旨意。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李若虚素主抗金,又原是岳飞宣抚司中参议官,遂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岳飞随即挥师北上,在六月、闰六月间,张宪的前军攻下蔡州,牛皋的左军在京西路打败金军,随后挥师东向,与大军会合。统领官孙显也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打败金兵。张宪、傅选又大败金将韩常,顺利收复颍昌府(河南许昌)。牛皋、徐庆随后和张宪会师,继而收复了陈州。董先、姚政率踏白军与游奕军大败企图夺回颍昌府城的六千余骑金兵。中军统制王贵所部也在闰六月底和七月初接连攻下了郑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阳)。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率军收复宿州(安徽宿州)和亳州(安徽亳州)。岳飞联络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宝、孙彦、梁兴、董荣、孟邦杰等义军首领负责在太行山区和河北、河东等路组织当地忠义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军作战。截至七月初,李宝、孙彦在曹州两败金军,梁兴、董荣席卷绛州、怀州、卫州、孟州,河北路忠义统制赵俊、乔握坚收复赵州,孟邦杰攻克了永安军、南城军。黄河北岸十余个州的忠义民兵,也都相互联络,约好以“岳”字旗为号,“期日兴兵”,等待岳飞大军过河。黄河南北共有数十万人参加义军,金朝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完颜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随着被收复失地的不断增多,岳家军不得不分散兵力来守御新占领的地区。而韩世忠、吴璘等军都与金军相持不下,无法直接配合岳家军;张俊则在闰六月底收复宿州和亳州之后就匆匆班师;刘锜在顺昌战胜后,一直屯驻顺昌,既不进击,也不奉宋廷诏命南撤。岳家军北伐主力面临着孤军深入的危险,岳飞只得放缓攻势,将兵力逐渐收拢于郾城县(河南漯河市郾城区)—颍昌府一线,又接连上奏宋廷请求支援,“民心皆愿归朝廷,乞遣发大兵前来措置”,但一直未能盼到援军。完颜兀术得知驻扎在郾城的岳飞兵马不多,用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七月初八日,完颜兀术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汉名宗贤)等,率领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完颜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岳飞令其子岳云率领约八千余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的战术对付“拐子马”,又选派精壮步卒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类兵器,专劈“铁浮图”的马足,使“铁浮图”失去威力。岳家军将士与金军“手拽厮劈”,血战数十个回合,自下午申时杀到天黑,金兵尸横满野,终于溃败逃走。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这时,完颜兀术又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屯于临颍县。十三日,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出巡,在临颍县南的小商桥猝遇完颜兀术的大军,杨再兴率部众殊死奋战,竟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军官,杨再兴与所部全部英勇战死。第二天,张宪率兵再战,金兵只好退出临颍。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完颜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中,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完颜兀术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完颜兀术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与徐庆、李山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又击败五千金军,追击十五里。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完颜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奔溃。完颜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完颜兀术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他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完颜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完颜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高宗赵构在对待北伐抗金一事的态度上,表现得颇为反复无常。在战场局势转向对宋军有利之后,即倾向于自保,又数次委婉地令岳飞停止进军。七月上旬,秦桧乘机唆使其党羽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使赵构下定决心,大约在七月八日或稍后,向岳飞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上书争辩,大略为:“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隔了两三日,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据学者王曾瑜考证,高宗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来,志在恢复,某等跂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岳飞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完颜兀术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不许。
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岳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借军吏耿著之事陷害韩世忠,岳飞得知,便修书通报韩世忠,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都统制王贵诬陷岳飞,王贵屈从;又收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并命人代他写好一份告首状。王俊利用张宪出外之机,先将告首状投送王贵。王贵又将此状送交秦桧心腹林大声。林又将此状转递到枢密行府张俊的手中。不久张宪来到,张俊便就势将张宪逮捕。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秦桧派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秘密拘捕岳飞,并嘱咐:“要活底岳飞来!”岳飞虽已知杨沂中来意不善,还是毅然随之而往。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赵构)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万俟卨将王俊的诬告状等摆在岳飞面前,喝问道:“国家有何亏负,汝三人却要反背?”岳飞回答:“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万俟卨又说:“相公既不反,记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载富贵’乎?”众人附和:“既出此题,岂不是要反也!”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便不再抗辩,任凭狱卒拷打。万俟卨等用尽手段,岳飞也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宗正卿赵士㒟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一说为饮鸩服毒),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万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止为岳飞昭雪,他对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御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岳飞旧部巡视,鄂州将士联名上状,要求为故帅申冤,“哭声如雷”,汪澈劝慰多时,答应禀报朝廷,人们仍啜泣不止。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岳飞之前情,宋廷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
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令太常寺为岳飞拟定谥号,初拟“忠愍”,次年(1178年)最终确定为“武穆”。议谥之时,因秦桧、秦熺父子曾掌握史馆大权,有关岳飞与岳家军的史料被大量销毁、篡改,致使“(岳飞)平生之所以著威望,系安危,与夫立功之实,其非常可喜之大略,虽所习闻,而国史秘内,无所考质”,宋廷官员只能以访问故将遗卒的方法考证史实。为了弥补史籍缺憾,岳飞三子岳霖多方搜集父亲遗事,又委托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一部岳飞传记的初稿。岳霖子岳珂受父亲临终之托,在此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鄂国金佗续编》30卷,恢复了部分历史真相。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追赠太师。
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资料六:成就和影响
军队建设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扩大到十万人左右。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南宋朝廷此后又增拨了数万人编入岳家军的缘故。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的数量,直到岳飞被赵构和秦桧所害。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此外,岳家军中还拥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虚、胡闳休、黄纵、于鹏、孙革等。
“岳家军”是当时人们对岳飞率领的军队的习惯称呼,正如韩世忠率领的军队被称为“韩家军”,张俊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张家军”一般,而岳家军的正式军号则是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军号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岳家军”却一直被人们传诵。
战略思想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与刘锜、吴玠等将领保守防御的作战特点相比,岳飞属于敢于主动出击的进攻性主帅。他对宋朝消极防守的军事传统有所认识,曾上奏批评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尽管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难,岳飞仍组织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改变了宋军被动挨打的守势地位;并且编练了强大的骑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与其正面对抗,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南宋初年,具备光复失地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唯有岳飞一人,成为时人的一致共识。范澄之为营救岳飞曾上书说:“况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被金人拘押的宋使洪皓“言虏中所大畏服者”是岳飞,甚至在岳飞身后二十年,金人仍有“岳飞不死,大金灭矣”的说法。
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劣、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岳飞继承并贯彻了李纲、宗泽等人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的宗旨,制定了“连结河朔”的御敌方针。岳飞经常派人与河北、河东忠义民兵山水寨的首领们进行联系,并大量地发遣人员潜入敌境,策动忠义民兵遥相配合。受到金军扫荡的忠义民兵,南下时也大都以岳家军营作为归趋之地,这又使岳家军能掌握到更多北方的军事情报。在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军和北方民间抗金义军协同作战,夹攻金军,克复了很多州县,这与岳飞“连结河朔”的战略部署密不可分。
治军严明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治军,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遴选:士卒贵精而不贵多,尤以战斗力最强的背嵬军要求最为严格。韩京、吴锡二军被拨归岳家军时,岳飞筛汰掉大半老弱残兵,仅得千余人。经过数月训练,都成为精锐士卒。
勤于训练:休战敛兵时,岳飞常常亲自监督部兵训练,视平时如战时,以至过家门而不入。练习急驰下坡、纵跃壕沟等项目时,皆令将士身披重铠,直到操练精熟为止。
赏罚公平: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不徇私情,一视同仁。莫邪关之战中,张宪部卒郭进率先登城,岳飞即将御赐的金束带和银器犒赏郭进,又为之奏补秉义郎。岳云在训练时出现失误,岳飞也不徇私情,予以严惩。
号令严明:调兵指挥,军令简明统一,使部下便于传达和执行。令出必行,违者必罚。岳飞在庐州时,“遣骑驰奏”,恰遇大江“风暴禁渡”,别人制止这名骑兵渡江,骑兵却说:“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
严肃纪律:屯扎驻防之时,队伍虽多至数万人,街市中也不见一兵一卒,待到开拔,民众才见其军容。每到一地,岳飞都自率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行师动众,如有践踏农田、妨碍农事,或与民众交易价格不公者,都以军法处置,“取人一钱者,必斩”。有一个兵士因为取民家一缕麻,束缚刍草,岳飞追查盘问后,立即将他斩首。有个兵士向湖口县人项某购买薪柴,项某“爱其不扰”,自愿少收二文钱,兵士一定不肯,说:“我怎能因二文钱丢掉项上人头呢?”
这几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勇而怀仁岳飞英勇善战,却从未将杀人视为乐趣,“仁心爱物”,不妄加杀戮。他曾与张俊谈论用兵之术,说:“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缺一。”将“仁”放在五德之首。在虔城平叛时,宋哲宗孟皇后曾受惊扰,赵构密旨令岳飞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征讨曹成、杨么等势力,也往往只处决首领,而尽释其余党。在抗金战争中,岳飞“以信义著敌人不疑”,又令部下不得擅自杀俘,使部分女真兵和被征发的签军也“有亲爱愿附之意”。
岳飞体恤人民疾苦,“每调军食”,则常有忧色,他说:“东南民力耗弊极矣!国家恃民以立国,使尔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他重视发展生产,对流离失所的民众,都尽量在防区内妥善安置,有时还拨发军粮赈济,又严禁军队抢劫和骚扰百姓。在他的严格治军之下,岳家军坚持“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以至“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岳飞在以严治军的同时也重视爱护士卒。出戍或出征时,命妻子李娃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以金帛周济;战斗时,只简单要求军士“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伤病者则亲自慰问,甚至亲手调药;战死者则吊唁尽哀,抚育孤寡,“或以子婚其女”。
文学书法岳飞虽出身寒微,但十分注重气节涵养,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常手不释卷,不少史料中都有他十分好学的记载。南宋初的诸大将中,岳飞书辞最勤,已有时誉。岳珂在《金佗稡编·鄂王家集序》中说:“其中心之所蕴,谋略之所施,往往见于表奏、题跋、吟咏之间。”《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表达了要求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饱含不可压抑的国土沦丧之痛和爱国深情。《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为他的上乘之作,亦为词学界所青睐。宋人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评价:“其《小重山》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又如《题鄱阳龙居寺》中“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句,后世则有“不减唐人”之誉。
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记载,岳飞书法师承苏体:“先王夙景仰苏轼,笔法纵逸,大概祖其一也。”幕僚薛弼有一次告诉宋高宗,在旅途的船上岳飞还“自习小楷”,并说:“凡密奏皆飞自书耳。”传世的岳飞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凤墅帖》所收三通短札等。也有学者认为,《前后出师表》书迹系后世人的伪托之作。
后世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以岳飞词作谱成的歌曲《满江红》,作为激励中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得到了广泛传唱,对爱国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民国初年,文字学家周承忠从岳飞手书李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集出“还我河山”四字,刊登于《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面上,后又被《东方杂志》转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吼声:“还我河山,勿忘国耻。”《中国形势一览图》的编著者童世亨为激励国人,将周承忠集钩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四字作为扉页,刊入再版的地理图册首页,迅速传遍全国。“还我河山”从此与《满江红》词一起,成为了岳飞精神的象征。
参考文章
- 《岳飞传》读后感8篇500、600字读后感作文
- 为什么岳飞的事迹能流传后世中国史
- 《岳飞》读后感10篇150、200、300、400字读后感作文
- 《精忠岳飞》读后感3篇1200、1300、1800字读后感作文
- 《说岳飞传》读后感7篇500、800、900、1000字读后感作文
- 《岳飞传》读后感6篇600、700、800字读后感作文
- 《岳飞传》读后感10篇150、200、300、400字读后感作文
- 《岳飞》读后感8篇400字读后感作文
- 杭州岳飞墓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 《岳飞传》读后感6篇900、1000字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