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nzhuye laodong guanli
[外文]:labour manage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
根据建筑经营生产活动的需要,对劳动力招收、分配和使用进行的计划、组织等工作。按管理层次分为行业性劳动管理和施工企业的劳动管理。
建筑业的劳动管理主要包括用工制度、劳动组织、工资福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用工制度建筑业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难以全年均衡施工,同时,不少作业还是手工操作,全年所需劳动力的数量变化较大。因此,建筑业历来大量使用临时工或季节工。施工企业一般都只留用一定数量的固定工作为技术骨干,任务少时参加劳动,当施工任务增大而大量使用临时工时,则承担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管理工作。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中华民国时期都采用这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也曾沿用这种用工制度。但自1985年以后,陆续将大量的临时工转为固定工,基本上变成了单一的固定工制度。建筑业固定工制度往往使劳动力的运用难以合理,再加上管理方面其他因素的影响,劳动效率提高十分缓慢。从80年代初开始,国家已采取措施逐步降低企业固定职工的比例,扩大临时用工,对新工人采取合同聘用制;同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联合经营或分包,尽量利用当地农村建筑队劳动力。
劳动组织主要包括劳动的定员工作和定额管理,以及劳动的组织与职工培训。定员工作就是确定企业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数量与各种比例。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层管理人员、不同技术等级的技术人员、各主要技术工种人员以及固定工和临时工的比例,总人数则需与常年的施工任务相适应。定额工作是企业定员、编制计划、组织劳动、估算人工成本等的依据。它的基础就是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前者是改进操作技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在一定技术装备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时间研究和制定劳动定额的重要手段。劳动组织是建筑企业内部为适应生产需要所采用的劳动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在任何需要连续或共同工作时,都需要根据不同具体情况组织这种协作,流水作业就是进行这种劳动组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建立固定的劳动组织(队、组)时,也需充分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的协作以及其规模。通常这种组织有两种形式:
(1)专业工作队(组)。按施工工艺,由同一工种的工人组成,技术和装备水平一般都较高,因而劳动效率也较高,比较适于较大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施工。但外部协作要处理好,否则综合的劳动效率将受影响。
(2)混合工作队(组)。由互相配合的不同工种的工人(包括辅助工)按一定比例组成,其适应性强,特别适于小型工程的施工。职工的培训是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劳动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工资福利在中国,建筑业的工资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和包工工资。从1984年开始,建筑企业改变过去长期实行的按人头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按包干系数提取工资,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业劳动效率。由于建筑业高空野外作业、体力劳动繁重、工地环境复杂等特点,劳动保护对建筑业有着重要意义。建筑业劳动保护的重点是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损害等。国家还对建筑业某些工作条件特别艰苦的工种,如水下作业的潜水工、高空作业的架子工和烟囱工等,在劳动保险上作了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