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论

历史地理2023-02-03 16:50:26百科

拟剧论

用表演比喻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符号互动理论。早在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就有关于拟剧论的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舞台,人们一生都在扮演着多种角色。美国文学评论家K.伯克在《动机初阶》(1945)中最早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社会科学,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后来符号互动论者E.戈夫曼发展了拟剧论,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方面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他的早期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阐述了这一理论。

拟剧论把社会比作舞台,把全体社会成员比作在这一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演戏和表现自己,努力把握自己给他人造成的印象,从而使自身的形象能最好地为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服务。戈夫曼运用了“脚本”、“观众”、“表演者”、“表演”、“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集体表演或单独表演,如何使用道具、参照脚本、登上舞台并以不同角色活动于前台和后台之间。通过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揭示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如何证实自我概念;如何以姿态和手势来表达意义,以便被他人理解;人们的服饰、语调和选用的词汇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发生作用;人们如何界定不同的社会情境并与之相适应。

拟剧论对社会生活作出了生动的比喻,有助于对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心理分析。但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目前尚不能肯定它究竟应单纯被作为一种分析社会互动作用的工具,还是被当成对意识的一种真实描述。

本文标签: 拟剧论  nijulun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