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yu Huren shibao chuanshuo
唐代流传的一种民间传说。属于识宝传说的一种类型。“西域胡人”是唐代中原汉人对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及至更远国度的人们的习惯叫法。这里的识宝人主要指当时与唐代通商最频繁的波斯人和大食人。
西域胡人识宝传说的基本情节是:某人以某种机缘获得一物,后被西域胡人所见,认为至宝,以高价收买,并告以此宝名称和用途。这类传说的特点是:识宝者为西域胡人(称为“胡商”、“胡僧”、“波斯胡”、“西国人”等),他们有非凡的识宝能力,有时能凭感应寻得宝物,而宝物的用途又往往是幻想的、超现实的。
唐代以前,中国民间早有关于宝物与识宝者的传说流传。唐代海外交通发达,与西域诸国贸易和友好往来频繁,这类传说便逐步与西域胡人联系起来。西域胡人识宝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和习俗,从中还能看到某些西域人的生活和文化状况,对研究唐代社会、中西交通、中外关系具有参考价值。这类传说对当时和后代的文人创作(传奇、小说等)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传说的内容与形态也有所变化。经历宋、元、明、清诸代,它表现出与地方风物传说结合的趋势,故事名称也逐步改为“回回识宝”、“江西人觅宝”等。鸦片战争以后,反对外国侵略思潮兴起,它进而演变为“洋鬼子盗宝”和中国人民奋起护宝的传说,识宝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更为深广。这是西域胡人识宝传说在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形态。
唐代西域胡人识宝传说的资料,主要保存在唐代、五代文人笔记中,如《集异记》、《酉阳杂俎》、《宣室志》、《广异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