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ngyansi diaosu
[外文]:sculptures in Lingyan Temple
中国宋、明时代的佛教塑像。主要为泥塑罗汉像。灵岩寺在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山,相传始建于前秦永兴(357~359)年间,宋代名“十方灵岩禅寺”。今寺内千佛殿有藤胎髹金和铜铸佛像3身,泥塑罗汉40身,四壁及屏壁上列置木雕、铜铸小佛像多身。1981~1983年,对罗汉塑像进行维修,从部分塑像体腔内发现一批铜镜、钱币、丝制内脏、墨书题记。其中一身以宋熙宁三年(1070)铸造的铁罗汉为内胎,从而确知,40身罗汉非同时所塑造。据碑记等推断,罗汉像初为32身,塑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可能设于般舟殿中,元致和元年(1328)曾加妆塑,后该殿倾坍。明万历十五年(1587)重修千佛殿,约于此时,将残存之宋塑罗汉27身迁入殿内,并增塑13身。清同治十三年(1874)最后一次妆銮,即今日所遗存之塑像面貌。据现存木牌题榜称,其中除罗汉外,有11身为高僧及祖师像。
40身罗汉像环坐于殿内四周下层壁坛之上,通高在1.6米左右,风格写实,能够表现出不同年龄和身体特征的差异(见彩图)。宋塑解剖关系相当准确,注重人物不同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刻画,脸型多为长方形,高鼻梁,眉弓隆起,轮廓清晰,衣纹刚劲,又富于质感。明代泥塑工艺较为简单粗糙,艺术表现上也较为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