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注

历史地理2023-02-03 16:29:05百科

古兰经注

对《古兰经》原文的产生背景以及读法、语法、修辞、词汇和有关教义、律例、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内容分别进行解释的著述(包括口头解释)的通称。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及其门弟子时代,一般用“塔维勒”(意为解释)一词表示这个概念,后来由于解释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专门从事解释《古兰经》的独立宗教学科,并以“太弗细尔”(意为阐明)一词作为这种解释的专称,沿用至今。

《古兰经》原是纯粹的阿拉伯语,阿拉伯人一般都能听懂。但由于当时阿拉伯民族文化比较落后,《古兰经》言简意赅,有些经文又比较隐晦,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教规只作了原则性的概述,所以当时能听懂或经教读而会诵读的人,对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理解。因此,穆罕默德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对同一经文有不同的读法和不同的理解而需要进行解释的情况;但穆斯林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启示,唯有先知穆罕默德才有解释的权力,别人不能随意解释。

口头经注

穆罕默德逝世后,随着哈里发国家的建立及其向外扩张,伊斯兰教遂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波斯人、叙利亚人、埃及人、犹太人和柏柏尔人相继信奉伊斯兰教。当时《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经典,是宣传伊斯兰教的唯一根据,无论是对新征服地区进行传教,或是被征服地区人民接受和了解伊斯兰教,都必须学习和研究《古兰经》。哈里发本人及派到各地的传教师多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弟子,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宗教知识和阿拉伯诗歌、谚语、典故等,向人们宣讲经文的涵义、产生的背景及教法的规定,从而出现了早期的口头经注。但从事这一工作,并能取信于人的为数不多。在穆罕默德门弟子中能解释《古兰经》的有阿里、伊本·阿巴斯、伊本·马斯欧德、伍板义等人。

在穆罕默德门弟子之后,各地从事《古兰经》讲解的多是门弟子的学生或追随者,称为再传弟子。其中较著名的,在麦加有仪克雷玛、穆贾希德、伊本·朱拜尔等;在麦地那有栽德·本·艾斯兰、艾卜·阿利亚等;在伊拉克有马斯茹格·本·阿吉丹、格塔岱·伊本·迪阿玛以及哈桑·巴斯里等。他们继承穆罕默德及其主要门弟子的宗教知识,包括对《古兰经》内容的解释和伊斯兰教产生前后的诗歌、谚语,并按自己的理解或读经体会向人们宣讲教义,解释《古兰经》。当时也多是口头传授,而且只限于对经文个别词句或某个问题或某段经文产生背景的零散说明,还没有形成对全部《古兰经》的系统注解。但注解的范围已比过去有所扩大。

经注的发展

后来,各家各派将穆罕默德及其门弟子对《古兰经》的直接解释和间接的说明编入各派自己的“圣训集录”,立“古兰经注解”专章。另一解释《古兰经》的材料来源是“有经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宗教传说。在《古兰经》中,有不少经文是驳斥当时“有经人”的言行及其教义的,还有些经文则与他们的说法相近。例如关于创世说、生命的奥秘、古代先知的故事等。于是,有人就借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有关传说解释《古兰经》。后来,“有经人”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加入伊斯兰教,以色列的某些传说便被引入伊斯兰教和《古兰经》注解中来。伍麦耶王朝时期,提倡说书讲故事,以及后来把《讨拉》译成阿拉伯文,出现了用《旧约》内容解释《古兰经》的趋势。什叶派和苏非主义者为了深化《古兰经》内容的研究,也汲取了基督教的某些思想,这就使以色列民族的民间传说和宗教思想涂上了伊斯兰教的色彩,在伊斯兰社会和文化领域内广泛流传。这种来源于“有经人”的材料被称为“以色列传说”。尽管不少伊斯兰学者对引用这些传说采取慎重甚至批判的态度,但这种传说对丰富《古兰经》注解的内容起了重要作用。

从8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历1世纪末)开始,随着阿拉伯哈里发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哈里发国家奉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化的政策,推动了《古兰经》和宗教学的研究;而《古兰经》的研究又促使阿拉伯语文的研究和语法学、修辞学、字典学的出现。《古兰经》中的词句结构是衡量这些学科语言规范的标准。这个时期,以《古兰经》故事传说和穆罕默德战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和以《古兰经》中的律例规定为主题的教法研究,还有以《古兰经》中关于安拉、末日、后世等内容为基础的凯拉姆学研究也大大地发展起来,并出现许多专著。9世纪,随着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更为《古兰经》的注解提供了新的内容。与此同时,由于伊斯兰教内部分裂日益加深,各种教派、学派思想体系的相继建立和发展,注解《古兰经》便成为宣扬本派主张反对异己学说的一种方式。这些教派围绕着哈里发问题、自由与命定问题、理智和圣训矛盾问题、“《古兰经》被造”问题等,各按自己的观点注释《古兰经》。

伊斯兰教学者们在搜集和整理前人遗留下的传闻材料的同时,还吸收其他学科的有关成果,对《古兰经》进行全面注解并对其中有些经文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使《古兰经》的注解从早期零散、个别的口头解释发展为系统的全面研究和注解,以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宗教学科,并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经注学家。他们编写了许多具有教派、学派特点的“古兰经注解”。这些经注的内容因人而异,有的侧重于语法修辞、句法结构,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侧重于凯拉姆学和哲学,从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则兼收并蓄,旁征博引,将经注编成包罗万象的伊斯兰知识文库,流传至今。

经注的类型

伊斯兰教学者通常将《古兰经》注释按其特点分为三个类型:

(1)传闻经注。用经文本身、圣训及穆罕默德的门弟子、再传弟子或三传弟子的有关言论解释《古兰经》;

(2)见解经注。著者用自己或其他学者对经文的理解和体会注释《古兰经》;

(3)示意经注。专门对该经有较深研究或专门从事功修(包括苏非主义修行)的学者,透过经文字面意思,按照个人的观点和体会,对经文所作的解释。

这三种类型,实际上反映了经注发展的三个阶段。传闻经注最早,是经注的基础;见解经注指7世纪末伊斯兰教产生了凯拉姆学和法学派别后出现的经注;而示意经注则主要指10世纪后苏非主义学说及其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后,引用苏非思想解释《古兰经》。但在经注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苏非主义分别同逊尼派、什叶派教义融合之后,许多著名的经注学者,都将这三种类型合而为一,形成既有传闻材料,又有著者见解,包括苏非主义学者之见解和体会在内的大部头经注著作。

各派主要经注著作

(1)逊尼派经注。该派的经注,承认从四大哈里发到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合法性,吸收从哈桑·巴斯里、四大伊玛目到艾什尔里、安萨里等人的宗教学说和主张。对于涉及信仰问题的经文,他们主张遵从字面的意思,不随意解释;认为信仰问题应按照《古兰经》,而不能用解释《古兰经》迁就信仰。在教法方面,基本以圣训和著名教法学派的主张为依据,用以解释《古兰经》有关经文,并借助宗教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阐发经文含义。该派各个时期的经注浩如烟海,在中世纪较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有:(a)《泰伯里经注》。原名《古兰经解总汇》,泰伯里著。它汇集了大量的传闻资料,并吸收了不少以色列传说和当时阿拉伯语言和文学的一些学术成果。后人择要编成《泰伯里经注择要》。近年,法国人皮埃尔·戈德又择要将其译为法文。该经注被认为是传闻经注的典范,是阿拉伯-伊斯兰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保存了前人关于《古兰经》解释的许多材料,并为以后注解《古兰经》奠定了资料基础。后世的经注学者大多受其经注资料和注解方式的影响。(b)《拉齐经注》。原名《奥秘之钥》。著者拉齐精通波斯和阿拉伯两种文字,除对伊斯兰教各学科有研究外,兼通医学。他第一次从学术上把当时的天文、地理和包括解剖学在内的医学知识引入古兰经注内。 (c)《拜达维经注》。原名《启示光辉和经义奥秘》。作者拜达维擅长文学,从语言学、修辞学等方面对《古兰经》文字结构逐段进行解释,并涉及《古兰经》的诸家不同读法。经注文字优美,语言简练,取材精细,东方逊尼派经院教育多用作教材。因此先后有三人为此经注做过脚注,其中以土耳其学者谢赫·扎德的注本流传较广。(d) 《伊本·卡西经注》。原名《伟大的古兰经注解》。历史学家、经注学家伊本·卡西尔著。是继《泰伯里经注》后以传闻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经注著作。著者在选材方面比泰伯里较为严谨,他提醒人们警惕以色列传说对伊斯兰教的歪曲,并对泰伯里大量引述这类传说持否定态度。(e)《哲拉来尼简明经注》。著者为哲拉鲁丁·马哈里和哲拉鲁丁·苏尤蒂。该经注仅就难懂词义、语法结构及上下文关系进行解释,未涉及教派、学派和读法的不同主张,简明扼要。

图 《古兰经》注本

(2)穆尔太齐赖派经注。该派坚持安拉公道的必然性、安拉本体与属性的统一性、人类意志自由、理智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犯大罪不能使信徒失去信仰等主张,对《古兰经》中同他们基本主张不一致的经文,都离开经文的字面意思另加解释,以维护他们的主张。但是在语言学方面,却很重视阿拉伯修辞学的研究。他们认为《古兰经》中不少文字都是比喻或隐喻,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思理解。他们反对当时在什叶派中流行的“安拉拟人化”和圣训派严守经文字面意思的主张,认为《古兰经》中关于安拉有手、有脸、享有宝座等都是借喻,是以人类的完美和权能来形容安拉的至善和威严,但不能以此相信安拉如人类一样有手、脸、享有宝座等。该派学者的《古兰经》注解,对阿拉伯语言学、修辞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流传较广并有代表性的是栽迈赫舍里的《启示真相揭示》,通称为《卡沙夫经注》。他成功地把语言学、修辞学运用于《古兰经》的注解中,使某些经文的含义易为人们所接受,进而更表现出《古兰经》文词的典雅风格,对以后各派经注均有影响。

(3)什叶派经注。该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在注解《古兰经》方面虽与正统派基本一致,但在涉及信仰问题时,则表现出该派的一些特点。他们的经注尊崇阿里及其后裔、反对奥斯曼和伍麦耶王朝,有些人甚至把注释《古兰经》作为一种反对异己的手段。据传,该派最早的经注是第十一代伊玛目哈桑·本·阿里·哈迪所著《阿斯卡里经注》,但以现代什叶派学者穆·侯赛因·塔巴塔巴仪编著的《古兰经注之准衡》最有影响。它除了经义解释和引述已往什叶派著名经注材料外,著者自称它是一部包括神学、哲学、历史、社会和伦理等方面的综合巨著。以伊斯玛仪派为代表的内学派及受其影响的什叶派学者认为,《古兰经》意思有表有里,文字表面意思并不可取,可取的只是那些蒙受神的特殊引导的人才能了解的“内在”含义。因此将一些经文解释得非常离奇。

(4)苏非主义经注。10世纪前后,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广为流传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苏非主义学者在《古兰经》的注解中,不仅给那些“意义隐晦”的经文以更加深奥的解释,就是一般比较易懂的经文,在他们看来,也具有字面以外的神秘内容,并加以发挥。10世纪波斯的一位苏非主义领袖赛海勒·突斯特里编著的《古兰经注》是最早的苏非派经注之一。在苏非主义逐步渗透到逊尼、什叶两派后,这两派中崇奉苏非主义的学者,在他们的经注中除了引证大量苏非主义诗歌以加强苏非思想的渲染力外,还着重注入“清心养性”、“克制私欲”、“爱安拉”、“求永生”、“人神合一”等主张,有人甚至主张放弃伊斯兰教的主要功课,而用“纪念安拉”、“保守秘密”来解释《古兰经》中的礼拜和斋戒。有人还说,《古兰经》中“你们要同邻近你们的不信者进行战斗”这段经文,是号召人们同自己的私欲进行斗争,因为他们认为最接近人的莫过于自己的私欲。

与此同时,逊尼派和什叶派中遵奉苏非主义的经注学者,运用伊斯兰教各个学科的知识和苏非主义的哲理阐释古兰经文含义,从而使原来的经文内容更具有系统性和哲理性。这样的经注往往成为包括伊斯兰教凯拉姆学、法学、伦理学、文学、养生学等内容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逊尼派有关这方面的著名经注有:(a)土耳其学者伊斯玛仪勒·哈基以阿拉伯文为主、兼用波斯文写成的《古兰经辞义精华》。(b) 伊拉克学者阿路西编著的《古兰经义精华》,这是一部融合正统派教法和苏非主义思想的大型经注,它的编著出版,受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的支持。(c) 印度德里学者侯赛尼·卡希斐编著的波斯文《侯赛尼经注》。此三书在哈乃斐学派中广为流传。

近代经注

在近代伊斯兰世界兴起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伊斯兰改良运动中,伊斯兰教学者为了维护伊斯兰教的传统地位,驳斥西方传教士对《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歪曲,吸收了近代科学中对自己有用的因素来注解《古兰经》。例如在社会问题方面,说《古兰经》的基本思想包含了人类平等、男女平等、节制私人资本和反对侵略压迫等主张,号召穆斯林团结对敌,保卫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等。在自然科学方面,认为《古兰经》号召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思维,观察天地的奥秘,观测自然现象,开发利用自然界的一切,甚至说《古兰经》有些原文本身就具有诸如化学、数学、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近代某些科学知识引进《古兰经》的注解中,进而说明《古兰经》是包罗古今知识的天启经典。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经注是埃及伊斯兰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布杜的两个学生穆·阿里·利达和谭塔维·焦海里分别编著的《光塔经注》和《焦海里经注》。这两部经注汲取前人经注中的精华,对经文进行广泛的阐释,为风行一时的伊斯兰教改良运动服务。

本文标签: 古兰经注  Gulanjingzh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