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o
[外文]:cymbals
碰奏体鸣乐器。广泛用于中外各类乐队中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铙钹。铙(商周时,铙为有柄的钟,称为商铙。见钟)与钹为两种乐器,形制相似而稍有区别。铜制,圆形,直径30~50厘米,中部呈锅形凸起,中心有穿孔,系以绸布条,两片为一副,相碰发声。一般,钹的锅径较大,约为全钹直径的1/2,其声高亢、浑厚,余音较短;铙的锅径较小,约为全径的1/5~1/7,其声洪亮、厚实,余音较长。
铙钹流传久远,原为西亚北非地区(古埃及、叙利亚)的乐器,4世纪中叶随天竺乐由印度传入中国,北魏时,钹已在民间广泛流行,唐代十部乐中的燕乐、西凉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天竺乐、扶南乐中都用钹。其中,燕乐部所有的钹有正钹及铜钹两种,形制已有区别,音响有低、高之分。宋代又出现铙。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称:“铜铙,浮屠氏所用浮沤,器小而声清,世俗谓之铙。”宋以后,随着戏曲、歌舞及民间器乐发展,钹已发展成大小不一、音响各异的多种形制。
铙与钹在民间亦常配合使用。铙与钹的碰击技法,分轻碰、重碰、磨碰、颤碰、闷碰、亮碰、切碰等多种;在民间演奏中,亦有使用单片钹以槌击奏。现代民间流行的钹有:钹面大而薄的双光钹,钹面小而薄的光钹(俗称锭子)、七钹(俗称小铙),钹面小而厚的高钹(俗称小镲)、小京钹(俗称小水镲),锅形较大的大乳钹,钹面厚大而锅小的大铙等多种。
现代管弦乐队、军乐队、轻音乐乐队中通用的钹,直径约为30~65厘米,常双手各握一片碰击发声;轻音乐队亦有装于金属架上,以足踏板牵动上下钹互碰;行进的军乐队则由击大军鼓者兼奏,一片固定于大军鼓顶部,一片手握碰奏。近代管弦乐队常以一片钹吊起用大鼓槌击奏,或用两面钹互擦碰边缘,或用刷槌及橡皮槌头击奏单片钹。
参考文章
- 钹的由来美术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