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abu yabu
清代乾隆年间区分戏曲剧种的两个名称。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乾隆六十年刊行)卷 5记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这里所谓的“以备大戏”,是指当时两淮盐务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多次南巡而准备的例行供奉演出,其中包括了多种戏曲剧种和戏班。为了便于管理和随时应召,当地官绅将各种戏班集中到扬州,分列为花、雅两部,原来只是对两个不同演出部门的称谓,后来就演变成了对剧种的代称。
花、雅之分,沿袭了历来封建统治者分乐舞为雅、俗两部的旧例,具有崇雅抑俗的倾向。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文人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但“花部”的设立,及其能与“雅部”昆曲一起被列入供奉大戏的事实,却说明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趋势,毕竟是人为的排斥所难以阻止的。由明代末年开始发生,发展到乾隆年间,地方戏已形成了一股可与“雅乐”昆曲对峙的势力。另外,花、雅二部的设置,虽专为供奉皇帝的享乐,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各种戏曲声腔、剧种的相互交流和竞争。其结果则是花部诸腔戏的进一步繁荣,雅部昆曲的日趋衰落(见清代地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