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ao-Shen Zhanyi
[外文]:Liaoxi-Shenyang Campaign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战役前的军事形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47年7~9月转入战略进攻后,经过一年的内、外线作战,使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用于第一线作战的174万人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今北京)、西安、汉口、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进行重点防御。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余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于1948年2月上任后,将东北国民党正规军48万余人整编为 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分别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3个孤立地区。蒋介石和卫立煌对东北战局均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乃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铁路(今北京至沈阳)的方针,企图保住现有的占领区,以支撑全国战局;一旦形势发展不利,再经北宁铁路从陆上或经营口、葫芦岛从海上撤退。其部署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第60军共6个师固守长春,钳制东北野战军主力不能向南机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第 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辖第93军)及新编第5、第8军和第54军共14个师,部署于义县至秦皇岛一线,主力位于锦州地区,维护东北与关内陆上及海上的联系,卫立煌直接指挥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辖第53军),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辖新编第3、第6军),新编第1军,第49、第52、第71军,第207师(相当军)等共24个师(旅),防守沈阳及铁岭、抚顺、本溪、辽阳、新民等外围据点,作为防御中枢,以支援锦州,策应长春。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1947年冬季攻势后,总兵力已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兵团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7个独立师,共53个师70万人,另有二线兵团3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人力物力充足。
总之,在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优势,国民党军则处境孤立,陷入被动。整个形势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首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方针与部署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和以主力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克锦州,并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的指示,决定发起辽沈战役。部署是:以第1纵队(欠第3师)、第2、 第3、第4、第7、第8、第9、第11纵队和第6纵队之第17师、炮兵纵队,攻占锦州;以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指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 4、第6、第8师及骑兵师)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切断国民党军东北与关内的联系;以第1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指挥独立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师和内蒙古骑兵第2师)以及第12纵队围困长春,钳制卫立煌集团主力,使其难下撤离东北的决心;以第5纵队和第6纵队(欠第17师)、第10纵队及第1纵队第3师、独立第2师和内蒙古骑兵第1师,分别集结在沈阳西北彰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由长春突围或由沈阳出援的国民党军。东北解放区地方政府组织民工160万人,支援前线作战,其中9.6万余人(担架1.38万副,马车3.67万辆)随军行动。
战役经过
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东北野战军出击北宁铁路,夺取锦州这是第一阶段。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南起河北省滦县、北至吉林省长春的广阔地区相继展开进攻。第11纵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和华北军区第 2兵团出击北宁铁路滦县至山海关段,17日攻占昌黎、北戴河;第2兵团主力出击山海关至兴城段,28日攻克绥中,包围兴城;第8、第9纵队直插锦州以北,割断了锦州、义县间的联系;第4纵队包围了义县。 第3纵队与第2纵队第5师由四平地区经铁路输送至辽宁西部地区,接替第4纵队包围义县的任务,掩护主力向锦州开进和展开。第7纵队与第9纵队一部迂回到锦州以南,27日攻占高桥,将锦州与锦西守军割裂。第4纵队绕过锦州,29日攻克兴城。至此,将国民党军东北、华北两个战略集团的陆上联系全部切断,孤立了战略要地锦州。在卫立煌尚未发觉东北野战军意图的情况下,东北野战军主力已隐蔽南下,进至锦州附近及新民西北地区,并于10月1日攻克义县后,迅速包围锦州,完成了攻锦部署。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2日飞到沈阳,亲自组织增援锦州:从关内急调第39、第62军、第92军第21师、独立第95师,海运至葫芦岛,连同原驻守锦西的第54军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在沈阳,以第9兵团及新编第1军、第49军、第71军等共11个师又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企图以该两兵团东西对进,夹击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迅速攻克锦州的指示,以第4、第11纵队及2个独立师扼守塔山、白台子阵地,严密防守锦州至锦西的濒海走廊,阻击“东进兵团”,第1纵队主力位于高桥地区为战役预备队;第5纵队和第6纵队(欠第17师)在彰武东南地区实施运动防御,诱“西进兵团”北进,使其远离沈阳;同时以第10纵队等部在新立屯以东地区准备阻击“西进兵团”,使其不能直接救援锦州。10日,国民党军东西两兵团开始进攻。“东进兵团”集中3~5个师的兵力,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以塔山为重点发起连续猛烈攻击。坚守塔山和濒海地区的第 4纵队,在开阔平坦的地形上,依托野战阵地,同以密集兵力连续冲击的国民党军反复争夺,在第11纵队和独立第4、第6师的密切配合下,击退了“东进兵团”的进攻,保障了攻锦部队的侧后安全,为夺取锦州争取了时间。此即著名的“塔山阻击战”。“西进兵团”于11和13日,先后进占彰武、新立屯,企图调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回援。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在东西两翼阻援部队的保障下,于9日开始攻击锦州外围守军,迅速完成总攻准备。14日11时,第2、第3纵队及第6纵队之第17师从锦州北面和西北面,第7、第9纵队从南面,第8纵队从东南,在炮兵纵队火力支援下,开始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于15日傍晚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俘范汉杰、卢浚泉等,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蒋介石在锦州即将失守时,15日再次飞到沈阳,督促东西两兵团继续进攻,并派飞机到长春给郑洞国空投手令,严令立即突围。由于东北野战军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在锦州失守后,长春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郑洞国和新7军军长李鸿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宣告解放。
辽西会战,“西进兵团”被歼这是第二阶段。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集中主力在沈阳至锦州间歼灭“西进兵团”。遂以第11纵队1个师和独立第4、第6师向山海关方向佯动,并通知铁路沿线的地方政府和兵站,为部队安排住房,筹备粮草,制造主力入关的声势;同时,以第7、第9纵队向锦州西南郊移动,并将部分重炮调到塔山,摆出要进攻锦西的阵势;以第5、第6纵队隐蔽集结在彰武以北和阜新附近地区,准备切断“西进兵团”向沈阳的退路;第10纵队及第1纵队第3师在新立屯附近,以机动防御诱使“西进兵团”南下,并准备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对其坚决阻击;野战军主力在锦州附近隐蔽集结待命;第1兵团及第12纵队由长春南下至四平地区,钳制沈阳守军。
蒋介石在锦州失陷、长春的第60军起义后,于10月18日第三次飞到沈阳,研究对策。他认为东北野战军经过1个月的连续作战,非经长时间休整不能再采取大的攻势行动。遂确定“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继续向锦州夹击,企图重新夺回锦州,以便把在东北的部队经北宁铁路撤回关内。并将第207师第3旅加强“西进兵团”,增强其进攻实力;第8兵团继续防守沈阳;第52军(辖2个师)由辽阳南下,夺取营口,控制海上退路。
廖耀湘对远离沈阳西进疑虑重重,虽按照蒋介石的计划,率部向沈阳西北绕经彰武前进,但在占领新立屯后,即徘徊不前,直至20日,才在蒋介石的严令督促下南进。23日到达黑山、大虎山附近地区时,遭到第10纵队、第1纵队第3师和骑兵师的阻击。坚守黑山的第10纵队依托野战阵地,抗击了国民党军的连续进攻,激战3昼夜,守住了阵地。黑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集结在锦州附近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分3路隐蔽东进,25日,第1、第2、第3、第8纵队进到北镇以北地区时与“西进兵团”接触,迫使廖耀湘改变了向锦州前进的决心,准备南撤营口,并于当日黄昏调整了部署,以第49军为前卫向台安、营口方向前进。在台安以北与快速北上的独立第2师遭遇,受到猛烈的炮火拦击。同时由锦州东进的第8纵队也赶到台安西北,截断了“西进兵团”向南的退路。廖耀湘感到向营口撤退无望,又改向沈阳撤退。此时,第6、第5纵队分别从彰武、阜新地区南下,于25~26日插到厉家窝棚、姚家窝棚、二道镜子、郑家窝棚一线,切断了“西进兵团”向新民、沈阳的退路,对其达成合围。廖耀湘严令所部突围,未成。第1、第2、第3、 第7、第8、第10纵队于26日夜从四面对其发起攻击,进行分割围歼,第3纵队一部突袭胡家窝棚,歼其指挥所。各纵队连续突击,激战至28日晨,全歼国民党军第9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俘廖耀湘等高级将领。
东北野战军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这是第三阶段。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防止沈阳地区国民党军经营口从海上撤走,在部署围歼“西进兵团”的同时,就作了追歼沈阳、营口国民党军的部署。第12纵队攻克铁岭后,绕至沈阳西南攻占苏家屯;独立第10师攻克抚顺后,同各独立师向沈阳东郊、北郊逼进;独立第14师攻克本溪后,向沈阳南郊挺进;第1、第2纵队经新民、辽中东进,于10月31日抵近沈阳西郊。至此,对沈阳构成了四面包围 (见彩图)。第9纵队经牛庄以西直插营口;第7、第8纵队和独立第2师经辽中攻占辽阳、鞍山,切断了沈阳至营口的通路,尔后向营口挺进。
“西进兵团”被歼后,卫立煌感到大势已去,即将据守外围据点的新编第1军暂编第53师和第207师主力调进沈阳,掩护军政机关撤退。10月30日,卫立煌将防守任务移交给周福成后飞离沈阳。
东北野战军于11月1日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第1、第2纵队从沈阳西部和西南部,第12纵队从南部,各独立师从东部和北部迅速突进市区,守军大部投降,少部被歼。东北野战军于11月2日占领沈阳全城,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等13万余人。
南下的第9纵队,于10月31日对营口构成半圆形包围,随后第7、第8纵队及独立第 2师亦赶到营口以北、以东地区,会同第9纵队,分3路于11月2日向营口市发起攻击,激战3小时,攻占营口,歼守军1.4万余人。营口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一部从海上撤走。至此,战役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等共计47.2万余人。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于9日从海上撤向关内,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东北野战军伤亡 6.9万余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战役中牺牲。此役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策。连同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由长期数量上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使东北成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可靠后方,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进程。
参考文章
- 东北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对下列城市的解放,其先后顺序应是()党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