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han yinhua fucaisha
[外文]:Raised-and-painted Gauz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中国西汉加花丝织物。在纱地上以凸版印出花纹的主体再用笔敷彩补绘而成。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了6件印花敷彩纱,其中有单幅的1件,做成绵袍的3件,绵衣衾残片2件。纹样都由变体藤蔓、蓓蕾、花穗、叶芽穿插组合而成。色彩有朱红、粉白、蓝黑、深蓝灰、浅蓝灰5种。纹样的藤蔓线条是用木刻(或铜铸的)凸纹花版压印,花版长4厘米,宽2.4厘米,刻有4个花位的藤蔓线条。印好藤蔓之后,再用毛笔醮色逐笔进行描绘,描绘的工序大体可分 6道:
(1)用朱红色绘出火苗状花穗;
(2)用蓝黑色点出花穗的子房;
(3)绘浅蓝灰色叶子、蓓蕾和纹点;
(4)绘深蓝灰的叶和蓓蕾苞片;
(5)绘浅蓝灰的叶芽;
(6)用粉白勾绘、加点。在印花前,估计先将织物练染平整,并作好定位记号,故花纹单位间没有重叠或疏密不均等现象。线条较润泽,色彩渗透性也较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见图)。
中国古代把在纺织品上彩绘花纹的工艺称为“画缋”。《尚书·皋陶谟》记载天子礼服上的十二章纹样中,其中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就是画缋,即彩绘的。汉代郑玄为《周礼》作注,说内司服掌管王后的6种礼服,其中祎衣也是彩绘的服装。西汉印花敷彩纱把手绘同凸版印花相结合,是手绘工艺向印花工艺发展的过渡性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