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yuan Yinyun yin
指《中原音韵》(1324)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见图)。作者元代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了解得很深。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他认为要使北曲发挥更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使它的体制、音律、语言都具有明确的规范, 特别是语音的规范更为重要。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番总结,完成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
《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 、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 、入声作上声、去声 、入声作去声等类。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考订《中原音韵》音的方法
《中原音韵》所代表的语音系统,主要反映在它的韵谱里,韵谱已经划分出了同音字组,至于这些同音字组各读什么音,韵谱本身不能回答,必须经过一番考订,才能了解清楚。考订的基本方法是以韵谱的音韵分类为基础,参考《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的有关说明,比照同期的音韵资料,如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1297),《古今韵会举要》转录的《七音三十六母通考》,朱宗文校订本《蒙古字韵》(1308),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构拟整个音韵系统。
考订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先把韵谱中所有的同音字组按各种线索组成一个“等韵图”式的小韵表,然后构拟出各个同音字组的音值。
罗常培最先考订出 《中原音韵》 音20声类。他根据 《 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 》 的说明总结出两个条例:“凡一音之中而括有等韵三十六母二纽以上者,即可据以证其合并,偶有单见,不害其同;此一例也。”“凡全浊声母去声混入全清者,则平声虽与阴调分纽,声值实与次清无别;此二例也。”这两个条例可以总称为“归纳法”,早年研究《中原音韵》音的学者,大都沿用此法。此法对于考订《中原音韵》音里绝大多数的声类是行之有效的,但用于分析“疑”与“影喻”的分并,古全浊塞音、塞擦音读全清还是读次清,却遇到了阻碍,至于古全浊平声的“声值实与次清无别”的结论也缺乏内部证据。所以后来的人对罗常培此法有所补充和发展,改称“内部分析法”。
声母
罗常培用“归纳法”,考订出《中原音韵》20声类,后来的研究者又补充一个“仰”类,共21类:这21类声母中有如下几个重要问题。
“仰”类即中古音“疑”母的一部分,保存[嬜]《中原音韵》共收《广韵》“疑”母字200个,其中,138 个跟“影、云(喻三)、以(喻四)”同在一空,5 个混入“泥、娘”,57个独自成空。“疑”母字跟“影、云、以”或“泥、娘”同空的,可以证明它们已经合并,或失去[嬜],或变[n]。而独自成空的,不仅不能跟它们合并,而且跟它们(包括混入“疑”母字的小韵)发生对立。例如:江阳 上声 第21空 仰疑
第2空 养痒以鞅影江阳 去声 第25空 仰疑
第4空 漾羕炀养样以怏影漾恙以萧豪 去声 第8空 傲奡鏊疑
第30空 奥懊澳影萧豪入声作去声 第8空 虐疟疑
第1空 岳乐疑药以约影跃钥瀹以歌戈 上声 第12空 我疑
第10空 妸影歌戈 入声作去声 第7空 虐疟疑
第1空 岳乐疑药以约影跃钥以车遮 入声作去声 第4空 业邺额疑
第3空 拽噎谒影叶以烨影
参照同期的《蒙古字韵》,“疑”母字独立成空的,八思巴字汉语一律作 [嬜],与之对立的“影云以”母字,则作表示零声母的字母,可见《中原音韵》的声类里,的确有 [嬜]的存在。
浊音清化在《中原音韵》里,中古浊音(全浊)字普遍地跟清音(全清、次清)字混并,上声的全浊音字一律变为去声,跟去声的全浊、全清音字混并。而在平声,中古浊音自成一调,不跟清音字混并。周德清在声调方面“平分二义”,是一大发明。他的平声阴来自中古清音字,平声阳来自中古浊音字。塞音、塞擦音的清音分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两类。塞音、塞擦音的浊音清化后,是变同全清,还是变同次清,这一点《中原音韵》韵谱本身无法显示出来,只有参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才能得到了解。《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平声分为三类:阴、阳、阴阳。所谓阴阳类是指同一个声母的字而能够阴阳成配偶的一类。《中原音韵》的平声阳类字,塞音、塞擦音是跟《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的次清音字成配偶而归入同一个阴阳类的。例如:
东钟 阴阳类──通:同/冲:重/邕:容/风:冯
/烘:红/葱:丛/烹:彭/可见平声塞音、塞擦音浊音字清化后,是变同次清了。
唇音的分化与合并中古音唇音字在等韵三十六母系统里,分化为重唇音“帮滂並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共八类。在《中原音韵》里,重唇音是三类(並母并入帮滂),轻唇音“非敷”合并,“奉”按浊音清化规律,也与“非敷”合并。例如:
齐微 去声 第 4空 吠奉沸费非肺敷废芾非
鱼模 去声 第11空 赴敷父釜辅奉付赋傅富非……
真文 去声 第 9空 忿敷分奉粪奋非
寒山 去声 第19空 饭奉贩畈非範奉泛敷……“非敷奉”同空,证明三类并为一类。
“微”母字在《中原音韵》跟“影、云(喻三)”的小韵对立。例如:
齐微 平声阳 微:围
上声 尾:委
去声 未:胃前者为“微”母字,后者为“影、云”母字。
《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诸方语病”也列举“网有往”等,《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平声“微”母字都属“阳”,不与“影”母字成配偶。八思巴字汉语作w-。《中原音韵》微母字仍然自成一类,例如:
江阳 平声阳 第 5 空 忘亡微
上声 第 12空 罔网辋微
去声 第 13空 望忘妄微
鱼模 入声作去声 第 4 空 物勿微这说明“微”母字在《中原音韵》里独自成一个声母。
影云以合并中古音“影、云、以”三类,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合并成一类。例如:
齐微 上声 第21空 委猥影唯以隗疑苇伟云
东钟 去声 第13空 用以云莹影
鱼模 入声作去声 第6 空 玉狱疑欲浴以郁影育鹆以
知章庄三组字的合并情况中古音“知彻澄、章昌船书常、庄初崇生”三组字在《中原音韵》里已并成一组。合并的情况,大致是“知三”组和“章”组混。例如:
江阳 上声 第18空 掌章长知三
第9 空 敞氅昌昶彻三
先天 平声阳 第14空 船船传椽澄三"知二"组和“庄”组混。例如:
萧豪 去声 第21空 罩知三笊庄棹澄三
江阳 平声阳 第9 空 床崇撞幢澄三也有“章”组和“庄”组混的,限于止摄开口字。例如:
支思 去声 第1 空 是氏市常柿崇侍常士仕崇使生示
谥船莳恃常事崇施书嗜豉常试
弑书筮视噬常像今山东、河南一些地方的方言。
也有“知三”组、“章”组、“庄”组混的,限于通摄字。例如:
东钟 平声阳 第 8空 重虫澄三慵鳙常崇崇像今天津、山东胶东一带的方言。
当时别的音韵资料,如《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事林广记》中的“六十字诀”、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射字法》、陈晋翁字母、吴澄字母等,也都是把这三组并成一组的。罗常培拟作[掵、掵嶉、∫]。
戎类的构拟中古“日”母的变音,在《中原音韵》里自成一类,即“戎”类。罗常培拟作 [З]。陆志韦说它不是[惼]的浊音[墭],也不是[嶃]的浊音[尶], 它的性质是介乎软音跟硬音之间,所以拟作带引号的“墭”。王力拟作 []。
韵母
《中原音韵》音的韵母共46类。这些韵母是根据《中原音韵》韵谱所划分的小韵求出来的。韵谱以 “每空是一音” 的原则划清了小韵的界限。同一个小韵的字必同音,不同小韵的字彼此必不同音。这种不同音有3 种情况,即声母同而韵母不同;韵母同而声母不同;声母、韵母都不同。根据这种同音与不同音的情况,就可以考证出韵母来。下面就韵母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略作说明。
一、二等牙喉音重出问题中古一、二等开口韵字,在 《中原音韵》里一般已经合流了, 惟有牙喉音字一、二等仍然对立。例如:
皆来 一等 该开孩哀:二等 皆揩鞋挨,
寒山 一等 干刊寒安:二等 奸悭闲颜,
萧豪 一等 高 蒿鏖:二等 交敲哮坳,
监咸 一等 甘堪含庵:二等 监嵌咸渰。参照八思巴字汉语一、二等字元音相同,而二等字有一个模糊的腭介音 [嫀]。这是新产生的音变现象。
在江阳韵里,二等牙喉音字与三等牙喉音字合流,例如:
江阳 平声阴 第 1空 姜阳江杠江薑疆殭僵阳
第16空 腔谾江羌阳
上声 第 1空 讲港讲镪养
去声 第 1空 绛降洚虹绛糨强漾
第 9空 巷绛向漾项讲
看来,江阳韵里的二等字介音已经跟三等字介音没有区别了。除江阳韵外,开口二等喉牙音字与开口三等韵字都从不相混,并且不会在一个韵里同时出现。由此可知,两者的区分不限于介音的差别,而且元音也有所不同。
桓欢韵的韵母桓欢韵字全来自中古的桓韵系,只一类。 与寒山韵分立,是《中原音韵》音的一大特点。桓欢韵在元曲里是个险韵,一般不独用,周氏显然不能从曲韵归纳出这个韵部来,大概根据的是“中原之音”。《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辨“诸方语病”,列举“完有、官有关、慢有幔、患有缓、惯有贯”等例,强调桓欢与寒山的合口类有别。《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归寒部,但自成一类,八思巴字汉语作on,陆志韦拟作 [u婖n]。
支思韵的韵母支思韵的小韵不多,只有“舌齿音”,来自中古的止摄开口各韵系的“精”系、“章、庄”组字、“日”母字以及少数几个“知”组字。这类字的音变,早在北宋邵雍(1011~1077)的《皇极经世书》的“声音唱和图”里已见端倪,邵雍已把止摄开口“精”系字列在“开”类,稍后的《切韵指掌图》把它们改列在一等。《古今韵会举要》把这类字独立成一个“貲”字母韵,包括止摄开口“精”系、“庄”组字,八思巴字汉语作hi。《中原音韵》成立一个新的韵部,与齐微韵分立,收字范围又有所扩大。
支思在元曲里与齐微同用,极少独用,周德清不能凭曲韵归纳出这一韵部,也必定是根据的“中原之音”。这一韵的韵母,陆志韦认为,最妥当的办法是把支思韵全拟作,这音是[徲、媩]跟[彲、ɡ]中间的一个音,还不是实在的舌尖音,不过借用符号而已。
鱼模韵的韵母鱼模韵的小韵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中古的遇摄一等韵以及三等唇音;一类来自遇摄三等韵。 《古今韵会举要》 、《蒙古字韵》也是分为两类:孤类,居类。八思巴字汉语作 u,iu。陆志韦认为《中原音韵》的 u元音比较靠前,所以跟尤侯韵不混,曲韵里除入声字外,也不跟尤侯韵通押。
真文、庚青韵的韵母真文韵从小韵的对立情况看,应该分为4类,开口和合口各为2类。从《中原音韵》的总的音变趋势看,开口类一二等跟三四等还可以区别,合口类的归并比开口类显得更为积极,《中原音韵》有的韵里二者都归并到一起了。但在真文韵里,合口类来自一等的小韵跟来自三等的小韵发生对立。例如(中古音采用《广韵》韵目):
一等 魂/混/慁:三等谆文/准/问
l 论 : 伦
堭 尊 : 遵
堭‘ 村 : 逡
s 孙/损/逊 : 询/筍
k 鲲/袞 : 君/窘
x 昏/混 : 薰/训
═ 温/稳/揾 : 氲/允/酝
庚青韵与真文韵的情形相同。这 4类的主元音可参照八思巴字汉语作hi=[媅],真文韵4类可拟作[媅n、i媅n、u媅n、iu媅n];庚青韵4类可拟作[媅嬜、 i媅嬜、u媅嬜、iu媅嬜]。
歌戈韵的韵母歌戈韵平上去声字来自中古音歌、戈两韵系,本是一开一合,只是唇音字不分开合。在《中原音韵》里,除牙喉音字还保持原有的开合口对立外,其余都合并到一起了。例如:
平声阴 第7空 他拖佗歌帰戈
第5空 莎簑唆朘梭戈娑挲歌
平声阳 第3空 挪那歌挼戈傩歌
第7空 矬戈歌
上声 第3空 棵臝果哿夥果哿
去声 第3空 舵哿堕惰果剁过垛果驮大瘅个
第2空 佐左个坐座过
参照《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这一韵也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歌韵系,八思巴字汉语作 o,一类来自戈韵系,作uo,唇音字可以参照八思巴字汉语归入uo类,歌韵的舌齿音字参照现代北方话也可归入uo类。这一韵的入声字来自一二等的不难分别归入 o 、uo 类,来自三等(药韵)的字(唇音字除外),又全都互见于萧豪韵,可以拟成[io]类。
萧豪韵一二等重出问题在《中原音韵》里,开口一二等字一般已经混并,只有牙喉音字重出。在萧豪韵里,不限于牙喉音字,唇音字和“泥、娘”母字也有一二等重出现象。例如(前者一等,后者二等),褒:包,宝:饱,抱:豹,脑:挠。
《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辨“诸方语病”也列举“包有褒,饱有保,爆有抱”,可见周氏是强调这种区分的。但又有杂乱现象,即这类声母的字也有一二等混并的。例如:
平声阳 第15空 袍豪炮跑鞄匏咆庖肴
第 5空 毛芼旄豪茅蝥猫肴髦豪
第 6空 猱豪饶呶怓挠肴
去声 第 4空 豹爆效瀑号
第 5空 抱皓报暴号鲍巧鞄效
第23空 貌效冒帽耄眊号茂侯特别是“抱”与“豹”虽然对立,而两小韵内部却又是一二等混并的。 同期的音韵资料如 《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都是把二者合并的,所以这种一二等重出现象很可疑。
-m尾字转化为-n在《中原音韵》里,有少量[-m]尾字与[-n]尾字混并,例如:
真文 上声 第14空 牝轸品
寒山 平声阳 第 7空 烦繁膰礬蠜元忛凡樊元凡凡
去声 第19空 饭贩畈愿範范泛梵范犯范这种混并只限于唇音字,显然是由于“首尾异化”作用所发生的。同期的音韵资料还受传统约束,没有反映出这种现象。
两韵并收字的读音《中原音韵》有好些两韵并收字,其中大多数是成系统的,一共有81字,分 3系:
(1)东钟、庚青并收字──倾肱觥轰薨泓崩绷烹兄棚鹏盲甍萌宏纮嵘横[平]泓荣艋蜢永迸孟[去]莹,共29字。
(2)鱼模、尤侯并收字──逐轴熟宿烛粥竹褥,共8字。
(3)萧豪、歌戈并收字──薄箔泊铎度缚鑿浊濯镯着学鹤镬杓末沫幕寞莫落络烙洛酪乐(lè)萼鹗鳄恶岳乐(现代音yuè)药跃钥约略掠弱蒻虐疟掿诺,共44字。
关于两韵并收字的读音问题,陆志韦认为:东钟、庚青跟鱼模、尤侯和萧豪、歌戈两韵并收的性质有所不同。
东钟、庚青并收字的读音,从历史上考察,属于梗、曾摄牙喉音合口和唇音,古音只有一读。跟《中原音韵》同期的音韵资料,如《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所反映的也只有一读。《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的这类字多数读如东钟,少数读如庚青;《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全收在东钟韵,注明“收”。这反映了一种新的语音演变趋势,即来源于梗、曾摄牙喉唇音字,这时已经变同通摄。从现代北方话各个次方言看,这类字也只有一读,大致是牙喉音字读为东钟型,唇音字读为庚青型。这类两韵并收字的读音,最合理的推断,是代表新、老两派读音并存现象。读为东钟韵是反映新的音变,是新派读音,读为庚青韵是老派读音,这也是语音发展的一种普遍规律。
鱼模,尤侯并收字全是入声,来自中古音通摄入声一等屋、三等烛韵,原来只有一读,跟《中原音韵》同期的音韵资料,如《蒙古字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也只有一读。《蒙古字韵》读如鱼模。它的尤(尤侯)韵根本不收入声字,《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入声作平声阳的互见于鱼模与尤侯,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的只见于鱼模。互见的,在鱼模的注“与尤韵通”,在尤侯的注“收”。从历史来源看,参证同期音韵资料,这类入声字的韵尾-k已经脱落,按元音归类,最宜于与鱼模合流。读为鱼模是实际读法,收入尤侯是反映曲韵通押现象。从元曲用韵的例子中可以得到证实。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里反映的是文白异读现象。从现代北方话各个次方言的情况看,这类中有些字,如“六”,已经普遍读成尤侯型了,可见当时已经孕育着这种新的音变趋势。
萧豪、歌戈并收字也全是入声,来自中古音江、宕摄入声二等觉韵,一等铎韵、三等药韵,另有“末沫”二字来自末韵(特例)。古音只有一读。同期的《蒙古字韵》也是一读,全收在萧(萧豪)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入声作平声阳的也只见于萧豪,入声作去声的除“末沫”二字只见于歌戈外,其余都是萧豪、歌戈互见。从语音的发展历史来看,参照同期的音韵资料,这类字原具有 a类元音,其韵尾k转化为后高元音u,于是与同类的“阴声韵”韵母合流,归入到萧豪韵是顺理成章的。这类字收入歌戈也是反映曲韵的通押现象,从元曲的实际用韵中,可以得到证实,从现代北方话各个次方言的情况看,跟鱼模与尤侯的情况相仿佛,当时已经孕育着歌戈型的新读法的演变趋势。
声调
《中原音韵》 的调类归结为“平分二义”,“入派三声”。这是周德清的两项发明。他强调曲词平分阴阳是“作词之膏肓,用字之骨髓”。他详细地列举了各式各样的曲牌,指明什么地方该用“阴”字,什么地方该用“阳”字,这也是他的“独得之妙”。这跟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大多数方言一致,很好理解。至于“入派三声”,却引起后人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至今尚在争论中。
《中原音韵》的韵谱,把原来的入声字,收于“阴声韵”的支思、齐微、鱼模、皆来、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等 9个韵里面,分别派入平声阳、上声、去声。他的“派入”,不是直截了当地跟平、上、去声字并在同一个小韵,而是单独成小韵,“次本韵后,使黑白分明”。他又在《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里进一步说明:“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 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 又说:“平上去入四声,《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前辈佳作中间备载明白,但未有以集之者。今撮其同声,或有未当,与我同志改而正诸。”
一种看法是:《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反映了当时实际语言的入声已经消失,分别变同平上去三声。周德清所说“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是就某种方言说的,或者拘泥古音系统。持这种看法的以王力为代表,近年又有一些研究者进一步加以论证。
另一种看法是:“入派三声”不等于“入变三声”。“入派三声”是为了曲词唱念方便扩大押韵范围,在戏曲语言里对入声字行腔吐字采取的变通办法,根据入声字的声母性质分别派入平上去,即全浊的派在平声阳,清(全清、次清)的派入上声,次浊的跟“影”母字派入去声。而在当时实际语言──共通语里,入声仍然存在,跟平上去声严格地区别开来。持这种看法的以陆志韦为代表,后来有的研究者利用现代北方话次方言的材料,作了补充论证。
- 参考书目
- 陆志韦:《释中原音韵》,载《燕京学报》第31期,北京,1946。
-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 李新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 中州书画社, 郑州,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