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izu
[外文]:Dai nationality
中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有“傣泐”、“傣那”、 “傣雅”、 “傣绷”等自称。汉文史籍中,汉晋时期称“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金齿”、 “黑齿”、 “茫蛮”、“白衣”等; 元明时 “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意愿,正名为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人口为839797人(1982)。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见傣文)。
历代设治和中央王朝的关系傣族聚居区早就同中央王朝和内地保持密切的关系,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后属益州郡西南边疆,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后属永昌郡。公元 1世纪掸人(傣族先民)首领雍由调先后 3次遣使赴洛阳,被东汉朝廷赐予金印紫绶,并封他为“汉大都尉”,从而和东汉王朝建立了政治上的正式关系。蜀汉时属庲降都督所辖南中七郡之永昌郡。两晋南朝属宁州永昌郡。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云南以彝族、 白族为主体建立的南诏政权和大理政权。9世纪的汉文史籍记载,傣族大量种植水稻,用牛和象耕田,有了相当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用木棉织布,挖卤矿煮盐,以金属制作武器;并用金银锤成薄片套在齿上作为装饰,因而唐代以来对傣族有“金齿”、“银齿”等称呼。随着生产的发展,西双版纳傣族首领叭真于12世纪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勐泐政权,称“景龙金殿国”,以“天朝皇帝”为“共主”,受到中央王朝的封号,颁发“虎头金印”。及至其子继位后,被封为“九江(澜沧江)王”。景龙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在此之前,德宏傣族以瑞丽江地区为中心,建立勐卯政权。元朝时建立云南行省,开始在傣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在西部傣族地区设置金齿宣抚司,管辖德宏等地傣族,在南部设置彻(车)里军民总管府,管辖西双版纳等地。明朝进一步设立麓川平缅宣慰司和车里军民宣慰司等大小土职,任命傣族首领为世袭土司、土官,加强了对傣族地区的统治。这一时期汉、傣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别是许多汉族人民迁居边疆,把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科学带入傣族地区广为传播,促进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元朝初期,德宏地区仍然使用奴隶从事生产劳动。元明之际,各地傣族地区先后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这时期生产进一步发展,铁器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农作物也增加了新品种,普遍种植棉花;手工业方面,生产出珍贵的“干崖锦”、“丝幔帐”等工艺品,商业逐渐活跃起来,出现了车里等较大的商业城镇。1570年车里宣慰使把辖区划分为12个征收封建官租、税赋等负担的行政单位──“版纳”(原意为“一千田”),从此有了“十二版纳”即傣语“西双版纳”这一名称。 清代, 基本上沿用了元代和明代的旧制,但是在社会经济比较先进的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委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在边疆傣族地区成立了县和设治局,进一步加强对傣族人民的统治。
社会经济形态1949年前,傣族人民长期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耕作技术较高,水利灌溉较为先进。手工业、商业、畜牧业、家庭副业有所发展。在社会经济形态方面,各傣族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反映了从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历史进程。西双版纳地区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在西双版纳,被中原王朝册封为“车里宣慰使”的“召片领”(傣语意为“广大土地之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世代都是那里的最高领主和统治者,是一切土地、山林的所有者。 他分封其宗主、 亲信为各地区的“召勐”(一片土地之主),世袭领有境内的土地和人民。在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下,部分土地为领主直接占有,作为私庄和赐给家臣的薪俸田,另一部分为农奴的份地。份地为村寨集体占有,领主利用历史上残存下来的农村公社集体占有和分配土地的成规,通过村寨头人把土地分给农奴耕种。在村社外衣的掩盖下,领主通过份地制度,剥削广大农奴。但是这种阶级关系却是通过等级制度表现出来的。由召片领、召勐、“波朗”(替召片领和召勐监督各级官员,强制农民承受封建负担的官员)以至村社当权头人构成领主集团,约占总人口的 8%。农民中除少数由领主集团中的疏远后裔分化出来的“自由农民”──“召庄”(官家的子孙)以外,其余被领主划分为“傣勐”和“滚很召”两大农奴等级。“傣勐”意为“本地人”,约占总户数的55%,是最早的建寨者,占有较多“寨公田”,地位较高。他们除承担劳役地租和实物贡纳外, 还承担修路、 架桥等无偿公役。“滚很召”意为“主子家内的人”,约占总户数的 3%,是因各种原因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而隶属于领主的农奴集体,地位最低。除承担农业劳役和官租外,还得承担领主家各种家庭劳役,分寨包干,世代相承。广大农奴世代被束缚在领主土地上,被迫向领主“买水吃,买路走,买地面住家”,被折磨而死后,其家属还得向领主“买土盖脸”。
为了统治和镇压农奴, 在召片领之下设有 “议事庭”,是其最高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处理一切重大事务。各勐众有“议事庭”。勐以下是“火西”,管理若干村社,其首领称为“叭火西”。火西之下是村社,设有“叭”、 “鲊”、 “先”各级头人。此外还有军队、法庭和监狱,构成了一整套封建政权机器,对农奴进行残酷压榨。
德宏、孟连、耿马等边疆傣族地区和西双版纳大体相似,基本上属于封建领主经济,但地主经济已有发展,村社制度已经解体。其他如芒市、盈江等内地各县和汉族等民族杂居的傣族社会,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所受影响较大,已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这些地区土地高度集中,农村阶级分化突出,富农经济也发展起来,租佃土地、雇工和高利贷剥削都很普遍。傣族人民直接遭受到民族内外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反帝反封建斗争傣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疆,19世纪以来帝国主义入侵,傣族地区首当其冲。傣族和汉族、景颇族、佤族等族人民一起,对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进行了多次武装斗争。1934年,英国侵略军悍然进攻班洪、班老,炮轰各寨,发生了“班洪事件”,傣族人民与佤、汉等族人民奋起抵抗,英勇不屈。抗日战争时期,德宏和西双版纳等地傣族人民又为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战斗,为保卫祖国领土作出了贡献。历史上傣族反封建斗争此伏彼起,包括召片领在内的各级土司、头人,被逐杀的屡有发生。例如:19世纪中叶,德宏轩岗坝的傣、景颇等族人民在布幸额门的领导下,举行了反抗芒市土司残暴统治的联合起义,斗争坚持3年之久,最后虽然被土司和清朝统治者镇压下去,但人民的反抗火焰并未熄灭。不久在芒市一带又爆发了以著名歌手混依海罕为首的各族联合起义,他以歌声揭露封建领主的罪行,号召大家奋起反抗,四周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拒交官租。起义失败后,土司杀害了混依海罕,但傣族人民却久久怀念他,奉之为“歌神”。
文化艺术傣族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有推算日蚀、月蚀的书籍;有历史文献及内容丰富多采的诗歌、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傣族人民能歌善舞。“赞哈”(民间歌手)的演唱是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舞蹈中的孔雀舞伴以象脚鼓和铓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名扬中外。(见彩图)雕刻和绘画精美典雅,庄严的寺塔和飞架于江河之上的竹桥,更显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流行招赘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平民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僧侣死后,先行火葬,再以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冷天披毛毯,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过去曾有文身的习俗。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统裙。但芒市等地的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统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傣族妇女大体相同,但也有一些地区性的特点。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风俗习惯与宗教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 开门节、 泼水节等。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约当夏历清明后10日,届时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为每年最盛大节日。(见彩图)
傣族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过去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明显影响。
建国后的新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1953年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3年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自治州。从1954年至1980年先后建立了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35年来,大力兴修水利,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粮食产量成倍增长,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生产迅速发展,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树成功,增产显著。(见彩图)地方和乡队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厂矿企业。勐海茶厂、怒江坝糖厂、西双版纳的景德工厂、德宏的新华工厂、芒市机械厂都是全省有名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很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乡已建成上百座小型发电站。50年代前,傣族地区的交通非常闭塞,如今县县通汽车,绝大多数乡、村兴修了公路。从昆明到思茅、昆明到保山开辟了民用航空线。手工业、商业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普遍兴办了小学,不少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建立,许多学校以傣文教学。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州都办了傣文报纸,用傣语进行广播,并翻译出版了各类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傣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疟疾、霍乱、伤寒、鼠疫等10多种烈性传染病流行,尤以疟疾为甚,广大傣族人民缺医少药,十分痛苦;现在医院、卫生防疫站、疟疾防治所以及妇幼保健机构迅速建立,乡有卫生院(所),许多村有医疗站,早已扑灭了鼠疫,控制了疟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芒市过去是闻名的疟疾区,原有5000名傣族居民,由于病魔的侵袭,到1949年只剩1800余人,而现在已成为近 3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镇。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傣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手工业及副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傣族地区欣欣向荣,现在已成为比较富饶而又十分美丽的“孔雀之乡”了。
- 参考书目
- 李拂一:《车里》,商务印书馆,上海,1933。
- 缪鸾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和现在》,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57。
- 江应樑:《傣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83。
参考文章
- 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穿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__知识题库
- 云南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东巴文化,纳西族的贝叶文化,葬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等,在知识题库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知名专家医生医疗博览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Xinping Yizu Daizu Zizhixian)的由来中国地理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DehongDaizuJing-pozuZizhizhou)中国地理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知名专家医生医疗博览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Yuanjiang Hanizu Yizu Daizu Zizhixian)的由来中国地理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Menglian Daizu Lahuzu Wazu Zizhixian)的由来中国地理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XishuangbannaDaizuZizhizhou)中国地理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Jinggu Daizu Yizu Zizhixian)的由来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