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号子

历史地理2023-02-03 15:21:14百科

作坊号子

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流行于各地中、小城镇和乡村的造纸、榨油、染布等手工业作坊中。这种手工业劳动现已多为机器所代替,因此有些号子在生活中已不复存在。但作为音乐文化遗迹,仍在民间留存。

打竹麻号子流行于四川省。为纸坊工人将煮好的竹子捣烂时所唱的号子,由10~20人围在煮竹子的大锅周围,由1人领唱,众人和唱。打竹麻的动作由慢到快,所唱的号子也由慢到快,节奏鲜明有力,曲牌较多。从前工人常用号子来表达心中的愤懑,叙述困苦的生活。

打蓝调是染坊工人打蓝靛时所唱的号子,流行于山西省河曲县。自清咸丰年间种蓝草后即有此曲传唱,共有3个曲调,每个曲调都配合一定的劳动。如《搅馅调》,是将石灰与沤好的蓝液搅匀时唱。劳动时分甲乙两组,一组唱上句,一组唱下句,如此循环往复。歌词皆为数字,音乐由上下句组成,曲调简单。唱时由1数到100,再由100回数到1,这一劳动过程即告完成,而后唱《打蓝调》、“直调”,曲调与当地山曲相似。

打油号子流行于湖北,是用木榨槌打油籽时工人喊的号子,一领众和。音乐由上下句构成,曲调简单有力,节奏鲜明,歌词全为虚词。

榨油号子,流行于湖北,是工人用螺旋式绞盘榨油时所唱。绞盘有6根把手,共12人操作。音乐由上下句构成,旋律性不强,坚实用力,节奏鲜明,紧密配合劳动。歌词简单,主要以吆号声协调动作。

本文标签: 作坊号子  zuofanghaoz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