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nxian
[外文]:document; literature
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由 4个要素组成:
(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
(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是借助于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记录下来并为人们所感知的。
(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如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等,它是文献的外在形式。
(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如铸刻、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它们是知识、信息与 载体的联系方式。
汉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古代学者曾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最早用“文献”作为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该书中凡顶格写的都是“文”,即书本记录;凡低一格写的都是“献”,即 名流贤 者的议论。到近现代,“文献”一词曾被理解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和“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参照国际标准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英语document 一词除文献含义外,还有 “文件”之意;而literature则多用于指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文献。
由于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和记录方式的不同,在世界的不同区域和在不同的时代,人们使用过不同形式的文献。如古埃及的纸草文献、古代两河流域的泥板文献、欧洲的羊皮文献、中国古代的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简牍文献等。造纸术及印刷术发明以后,纸质文献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至今仍是主要的文献形式。纸质文献种类繁多,其中图书、期刊、报纸等对人类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起了巨大的作用。19世纪后半期以来,出现了多种非纸质的新型文献,包括音像文献(视听资料)、缩微文献、机读文献等。这些文献的特点是以音像等代替文字,以胶片、磁带等代替纸张,以感光、录音技术等代替印刷。它们的出现使文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文献的生产和传递更加迅速,知识、信息的存储和利用更加便捷。
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编写或出版形式可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产品样本、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文书、档案等。按载体可分为纸草文献、泥板文献、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石刻文献、简牍文献、纸质文献、音 像文 献、机读文献等。按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语种可分为汉语文献、英语文献等,或单语种文献、多语种文献等。按形成的历史时期可分为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等。按文献内容的学科范围可分为社科文献、科技文献以及各学科文献(见文献分类法)。按文献的传播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公开发行文献、非公开发行文献,后者又称内部文献、限制流通文献,即从正常采购途径难以获得的文献,西方多称之为“灰色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现代文献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1)发展迅速,数量剧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各种文献的总量几乎每10年增加 1倍(见文献增长)。
(2)类型复杂,品种多样。除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外,出现了各种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文献载体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出现了音像型、缩微型、机读型的文献,且有与印刷型文献相抗衡的趋势。
(3)分布不均,内容重复。由于现代科学的交叉和互相渗透,致使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既大量集中在一小部分专业核心书刊上,又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分散在众多的相关学科领域的书刊中 (见文献分布定律);在各学科及各相关学科之间, 大量文献交叉重复,造成文献“冗余”(见情报冗余)。
(4)出版周期长,老化加速。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文献增长速度快于发表、刊载它们的书刊的增长速度,致使大量文献从成文到正式出版的“时差”增大;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文献老化速度也相应加快,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很多文献几年后就陈旧过时(见科学文献老化)。
文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它能帮助人们克服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记录、贮存和传递人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而推动人类知识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文献中所记载的知识和信 息内容可以供 无数人同时使用或先后、异地反复使用,还可以通过复制(复印、转录、缩微)等手段保持其原来的内容。合理、有效地开发文献资源,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章
-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这个文件是在()上通过的党建知识
- 从法律上规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文献是()党建知识
-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__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知识题库
-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及廉思课题组在北京发布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提出了“拐点一代”的论断。蓝皮书认为知识题库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知识题库
-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知识题库
- 党的__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知识题库
- 公文所具有的特定效用是有一定的时间性的。任何公文都不是永远有效的,虽然有的公文具有历史文献价值,但从总体上说,它还是着眼知识题库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献党建知识
- 根据国际文献,钓鱼岛属于中国。1943年,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