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nsijun Di-7 Shi
[外文]:Seventh Division of the New Fourth Army
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和坚持皖江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它是由新四军第 3支队、皖南事变时新四军突围部队和地方武装各一部发展起来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统一整编新四军时,将原第3支队挺进团、无为游击纵队、皖南突围部队和部分地方武装编成第7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任),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李志高任参谋长(后为孙仲德),何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9旅、挺进团等,全师共3000余人。同年冬,傅秋涛任副师长。第 7师成立后,迅速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击退日伪军多次“扫荡”、“清乡”。到1942年春,发展了铜陵、繁昌地区,含山、和县地区,桐城、怀宁、潜山地区,望江、太湖、宿松地区,庐江、舒城地区等抗日根据地或游击区。
1943年春,第7师兼皖江军区,部队改编为含和、皖南、沿江、巢湖4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3~4月,采用集中与分散、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战法,粉碎日伪军两次近万人的大“扫荡”。同年秋,日伪军从黄姑闸、盛家桥等地撤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巢县、无为根据地。谭希林率第2师第16团(划归第7师建制,谭任代师长)及时赶到,合力反击,挫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 5个团的进攻。
1944年,开展整风运动,进行军政训练。是年秋,在黄姑闸、关河、周家大山、沐家集等地多次击退敌人进犯,并配合第2师胜利进行反顽作战。1945年2月,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共 6个团联合进攻铜陵、繁昌根据地,第7师英勇阻击,乘胜攻克水龙山、六里丁等据点。4月,第3师独立旅划归第7师指挥,增强了皖江地区的战斗力量。5月,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以沿江支队为基础,与原第 2师第16团合编为第19旅,另将沿江独立团和部分地方武装,新组建沿江支队。大反攻后,攻克无为县城、运漕、望城岗、陶厂、雍家镇和繁昌县的中分徐等城镇40余处,并一度攻入芜湖市区,歼敌近万人。同年秋,独立旅归建,第7师免兼皖江军区。10月,第7师奉命撤离皖江地区,部队编为第19、第20、第21旅,北调山东参加解放战争,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 7纵队。
第7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日伪军2万余人。到大反攻前,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多人,地方武装7000多人,胜利地完成了发展皖中,坚持皖南、皖西敌后抗日斗争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