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oyang Qielan Ji
南北朝时期记述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废的地志。东魏阳(或作杨、羊)衒之撰,五卷。衒之,北平郡(今河北卢龙)人,历官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秘书监。东魏迁都邺城后,武定五年(547)他重到洛阳,看到那里受东西魏战争的破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深有感慨,于是著作此书追忆魏孝文帝元宏迁都之后洛阳的繁盛景况。由于他一向反对佛教度僧建寺和贵族施舍浪费,认为影响国家赋役和兵力来源,因而书中对寺院的华丽和王公贵人的奢侈,寓有讥刺之意。该书采用分别正文与注文的体裁,注文依照佛教经典合本子注格式,兼载不同诸说。全书依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余所著名寺院为纲,兼及所在里巷、方位乃至名胜古迹,牵连叙述有关史实。书中描述了寺院的规模,谈到施主和许多遗闻轶事。从中可以考见孝文帝迁洛至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乃至外商来洛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许多方面,保存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第五卷在闻义里敦煌人宋云宅下,收录宋云《家纪》,慧生《行记》、《道荣传》,记载宋云去天竺的行程,尤为研究中印交通的宝贵资料。作为文学作品,该书也有其价值。
注释该书的,有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征》、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该书有王伊同的英文译本。
参考文章
- 《洛阳伽蓝记》的前前后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