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eitelinke
[外文]: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
比利时法语作家、诗人。1862年8月29日生于根特市,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当过短时期的律师。1886年去巴黎,参加象征派文学活动。1889年发表诗集《暖房》和第一部剧本《玛兰纳公主》。
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剧本充满诗意,可以称为诗剧。早期作品带有悲观颓废的色彩,表现没落阶级的病态心理,宣扬死亡的无从避免和命运的不可违抗等。独幕剧《不速之客》(1890)描写一家人守护着病人,不料死神却破门而入。同年发表的《盲人》讲述12个瞎子陷入莽莽的原始森林,等待着已经死去的教士来搭救。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是《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2),曾由音乐家德彪西改编为歌剧。老国王高罗在森林中遇见迷路的少女梅丽桑德,娶她为后,但梅丽桑德却爱上国王的弟弟普莱雅斯,形成一场悲剧,充满宿命论思想和神秘的气氛。其他剧本如《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丁达奇尔之死》(1895)、《室内》(1895)等都属同类作品。
1896年,梅特林克离开比利时,移居巴黎等地。同年发表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宝》。此后,他试图摆脱悲观主义,思索道德的价值,这种努力在剧本《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1896)中有所显露。接着,他又写了几部散文集,如《明智和命运》(1898)、《蜜蜂的生活》(1901)、《花的智慧》(1907)等,以唯灵论的观点研究一切生物的命运,写得细致生动。他用泛神论的思想对抗天主教,用蜜蜂、蚂蚁的集体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主义。虽然他的思想有所发展,但由于根本的出发点是唯心的,仍然陷于神秘主义之中。这时期发表了3部重要的剧本,它们的构思与早期的剧作有较大的不同。它们力图解答道德和人生观的问题,表现了他的哲学观点。三幕剧《莫娜·娃娜》(1902)接近于浪漫剧。比萨的指挥官吉都的妻子莫娜·娃娜为了全城免遭屠杀,答应敌将普林齐瓦尔的要求,单身前往敌营,不料普林齐瓦尔是她少年时代的好友琦亚尼罗,有意要援救比萨。佛罗伦萨发现大将叛变,派人前来追捕,娃娜把琦亚尼罗带回比萨。吉都不相信他们之间纯洁的关系,要杀害琦亚尼罗,于是娃娜决心救琦亚尼罗一起出走。梅特林克在剧中批判了吉都的自私,肯定了娃娜为国牺牲的精神,在爱情问题上提出了新的道德观。演出后曾引起热烈的争论。
《青鸟》(1908)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是一部六幕的梦幻剧。青鸟象征幸福。樵夫的两个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他们受仙女白丽伦之托,为她病重的女儿去寻找青鸟。兄妹俩用一块有魔法的钻石,召来了面包、糖、火、水、狗、猫等的灵魂,在光的引导下走遍记忆之乡、夜之宫、树林、幸福之宫、坟地、未来之国,历尽千辛万苦,青鸟得而复失。梦醒后,貌似仙女的邻居为她的生病的女孩来讨圣诞节礼物,蒂蒂尔决定把心爱的鸽子赠送给她,不料这只鸽子变成青色。原来青鸟不用跋山涉水去寻找,它就在身边。只有甘愿把幸福给别人,自己才会得到幸福。
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梅特林克出版了几部散文集,如《大秘密》(1921)、《蚂蚁的生活》(1930)等。还有几部剧本,其中包括一出以鞭挞资产阶级为题材的讽刺剧《圣安东尼显灵记》(1919)。
1932年,比利时国王封梅特林克为伯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特林克流亡美国。1947年返回欧洲,两年后病死在法国的尼斯。
- 参考书目
- Auguste Bailly, Maeterlinck, Paris,1931.
- Académie Royale de Langue et de Littératurefranaises, Le Centenaire de Maurice Materlinck (1862~1962), Bruxelles,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