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方式

历史地理2023-02-03 14:44:44百科

农村生活方式

农村居民的系统化、模式化生活活动典型形式与总体特征。农村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村生活方式指农村居民的全部生活活动方式,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等。狭义的生活方式专指消费、闲暇生活方式。

主要内容

农村居民长期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地农村社区依生产力水平的不同,生活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属于发达国家农村的生活方式。特点是:

(1)以家庭或合作组织、农工联合体等为基本生产单位,农业劳动以机械化、电气化、社会化为主。劳动智力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

(2)生活质量较高,生活富裕,消费水平和结构与同地区城市居民相近。

(3)闲暇时间多,能满足农村居民娱乐享受、个性发展的需要,生活内容丰富多采。

(4)人际关系松散、开放,以业缘关系为主,传统习俗淡化。

(5)现代民主意识、参政意识较强。二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生活方式。特点是:

(1)以家庭或联合组织为基本生产单位,农业劳动以人力、畜力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劳动活动较分散,劳动强度大,智力化程度低。

(2)消费水平低,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甚至处在营养不良和饥饿状态。一般说来,次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见家庭消费)处于中等水平,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高。

(3)闲暇时间少且受季节支配。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匮乏,社会娱乐设施落后,农民闲暇生活贫乏而单调。

(4)人际交往直接而密切,范围狭小,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生活环境稳定,社会流动缓慢,传统习俗浓厚,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尚往来等深受传统习俗的制约和影响。

(5)政治生活态度淡漠,参政意识不强。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加速了农村社会、经济、精神生活方面的变革,促进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

(1)劳动方式从以体力为主的手工劳动向以机械化、电气化为主的高技术劳动转变;生产组织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现代技术装备的普及、农民劳动的智力化、社会化程度也相应提高。

(2)消费方式从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农业生产越来越呈现出工业化、商品化趋势,农民的商品性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消费服务趋于社会化,消费活动已从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

(3)闲暇时间逐渐增多,闲暇生活由单调贫乏向丰富多采、高层次、个性化转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为劳动时间的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提供了条件。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大众信息传播工具的普及,使农民生活情趣日益广泛,生活内容日益丰富。

(4)参政意识增强。农村居民越来越多地参与管理基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物,也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活动。农村居民对国家政治、国际时事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

本文标签: 农村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