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历史地理2023-02-03 14:40:21百科

政治经济学

  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科学。

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的。同时也联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进行研究。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生产力或生产力的社会经济方面;还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包括更多的方面;至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但是多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词源和演变

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是从古希腊 oikonomia一词演变而来。“政治经济学”一词首见于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1755年J.卢梭(1712~1778)为法国《百科全书》写了《政治经济学》这个条目,区分了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在英国,W.配第在 1672年写成的著作《爱尔兰政治剖视》中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但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称的第一部英文著作,是1767年J.斯图亚特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 (political)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 politikos,这个字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多种含意。在17世纪出现政治经济学这一复合名称时,正是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开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的时期,它的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因此,这一名词并不具有政治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含意。在西方,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期,政治经济学已经习惯地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只是在德国和奥地利,有时以国民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同义名称;在北欧国家,有时以社会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同义名称。K.马克思和F.恩格斯最后都是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在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反映在它的内容中,而不是反映在这个复合名称的政治一词上面。到19世纪70年代,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有所转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的研究,而不侧重国家经济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者感到有必要把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加以改变。英国的W.S.杰文斯在1879年再版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的序言中提出,应当用“经济学”(economics) 这一名词代替政治经济学。1890年英国的A.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以后,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这是从名称上企图表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具有“超政治的”、“超阶级的”性质。但名称的改变并不意味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性质有所改变。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出现了倡导重新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的思潮。这种思潮本身包含有混杂的内容。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主张恢复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并把它同经济学区分开来使用:经济学必须排除价值判断,是实证性质的科学;政治经济学则包含价值判断,是规范性质的科学。有的经济学者则认为经济学必须也是政治经济学,并且主张赋予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一词以实质性的意义,政治经济学应当研究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剖析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他们针对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使用经济学这一名词来掩盖阶级对立,提出要复兴“政治经济学”。这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者的学说中,夹杂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的甚至接受了一些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但总的说来,他们的观点应当与前述两种观点区别开来。他们在西方国家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复兴,具有批判的积极意义。

从古代到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探讨过经济问题,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经济思想。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但是长期来,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等,总是糅杂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范围扩大,国际贸易频繁,经济关系所反映的问题日益复杂,新兴的资产阶级基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需要,开始把经济关系同其他社会关系分离开来作专门研究,产生了政治经济学。

重商主义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它反映了现代产业资本的前身──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重商主义者反对维护自然经济、敌视货币经济的观点,把流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认为从流通中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重商主义的理论研究局限于流通,并且侧重于国家经济管理,还没有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科学。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逐渐形成。

古典政治经济学

亦称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叶开始,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需求。这时,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斗争还处于不发展的状态。封建制度仍然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面临的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怎样使得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并且论证资本主义生产优越于封建主义生产。由此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把理论研究从流通扩展到生产,并把研究的重点转向生产,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从而接触到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对立的状况,使得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着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能够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进行公允无私的研究;但它终究受到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不可能透彻地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古典经济学家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上的过渡的形式,却把资本主义看成是唯一符合人类本性的、绝对的、最后的社会形式。他们的经济学说既有科学的成份,又有庸俗的成份。

庸俗经济学

亦称庸俗政治经济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逐渐从不发展的状态转变为日益鲜明地威胁着资产阶级生存的斗争。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出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日益庸俗化。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份,主要是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它的庸俗成份,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只是抓住现象,在表面联系中兜圈子,以似是而非的解释炮制出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亦称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庸俗经济学蜕变的时候,出现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时的小资产阶级是处于商品经济体系中的小生产者,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陷入破产的境地。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一方面代表作为劳动者的小生产者,尖锐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又代表作为小私有者的小生产者,赞美小生产,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商品经济理想化。从他们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来说,有积极的意义;从他们迷恋过去,梦想出现一个小生产者的天堂来说,又是同历史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空想社会主义

与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同时出现的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他们提出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把社会主义归结为新的生产组织和社会制度。这些都是他们用以丰富政治经济学的新的观念。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提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社会改革方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它的深刻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工业无产阶级已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超越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就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变革,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通过对以往的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地研究,他们全面论证和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了崭新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深刻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而又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最后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规律,但他们的研究重点是透彻地阐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经济范畴的历史性,指出了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不是只限于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研究过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形态,并对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点作了科学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扩展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新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

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尖锐化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使得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即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抵制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时,代表这种新动向的有两个主要流派:新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

新历史学派承袭德国庸俗的旧历史学派的某些观点,进一步否认社会存在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地倡导历史归纳法,单纯搜集史料加以罗列和描述,轻视理论研究,反对抽象分析。新历史学派特别强调伦理道德、法律和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决定作用,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以社会改良主义抵制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革命运动。

边际效用学派宣扬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完全归结为个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的欲望及其满足的规律。边际效用学派从孤立的个人在消费上的心理状态出发,推演出边际效用价值学说,作为他们的理论核心。边际效用学派依据这种主观价值学说,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剥削,论证资本主义是合乎自然心理规律的永恒的制度,反对工人运动,攻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学说具有超阶级、超社会形态的外貌,又运用数学分析方法烘托它的所谓“纯粹科学性”,很适合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辩护的需要,被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称为“边际革命”,形成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20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急剧地尖锐化,战争和危机接踵而来,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1914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破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后诞生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以极大的冲击,随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中国和欧洲、亚洲的一系列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治经济学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当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进一步考察了生产和资本积聚集中的趋势,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新现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确定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析帝国主义的经济关系奠定了科学基础。列宁阐明了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开拓了新的途径。斯大林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各种新的矛盾,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苏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毛泽东对帝国主义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又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重要的理论贡献,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添加了新的篇章。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分析帝国主义经济的各个方面,也提供了不少科学成果。

由于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制度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新任务。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于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阐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已经有了日益丰富的科学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劳动时间的节约,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货币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等等,都有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探求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这一基础上确立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已成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极重要的研究课题。

适应于近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的进展:

(1)对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日益深化,加强了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力发展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曲折的发展过程,促使理论研究日益重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状况对于生产关系变动的作用和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生产力要素的研究到生产力系统的研究,对科学技术新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的研究,对各种技术类型(劳动密集、资金密集、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分析,对信息和智力的作用的研究,都成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新的研究课题。

(2)概括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的重要论断,大大地开拓了对于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研究,也促进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的不同形式的研究,特别是在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新形式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3)以取得最优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了对于计划经济的运转、经济动力的作用、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杠杆的调节、市场机制的运用等等方面的研究,促使对于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分析更为深入和细致。这方面的进展是同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分不开的。

(4)在深入进行质的分析的同时,越来越注重量的分析。理论研究中已逐渐把多种数学方法作为工具,分析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过程,从而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内容,并使其分析具有更大的准确性。

在上述重大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近年来作出了新的开拓性的贡献。主要是明确了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依据中国国情,改革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体制。多年的经济实践,特别是近些年首先以农村为重点,逐步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1)进一步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开拓了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的新途径;

(3)发展了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理论,提出了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形式,并继续探索这一新形式的途径;

(4)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提出必须经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富裕,以逐步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5)探索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发展,以利于发展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吸取其他经济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相应地扩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的新现象,也研究帝国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的新现象、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复杂经济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重要问题。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演变

在帝国主义时期,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也有新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用折衷主义的手法,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为核心的庸俗经济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庞杂性适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多方面的需要,在庸俗经济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30年代初出现的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不过是补充马歇尔的学说,以适应资产阶级经济学分析垄断和竞争并存的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

庸俗经济学的重大变化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J.M.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学说,认为投资和储蓄不可能自动形成均衡,主张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正适合资产阶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要求,因而取代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官方经济学,长达30年之久。凯恩斯主义起了暂时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部分表面症状的作用,但不可能消除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反而促使其激化。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停滞膨胀的症状:经济衰退、失业增多和通货膨胀从交替出现变为同时并存。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力图摆脱困境,寻求不同的解释,提出不同的方案,形成近年来流派纷纭的局面。由于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不同解释,形成了以P.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J.罗宾逊为主要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两大分支,他们相互间进行了激烈的论争。经济自由主义重新兴起,有货币主义、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和F.von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三大分支,主张限制甚至消除国家干预。由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制度学派演变而来的新制度学派,从制度的表面现象剖析资本主义的病症和提出处方。此外,对北欧国家有重大影响的瑞典学派,以“创新”为中心的J.A.熊彼特的学说,受历史学派影响的W.W.罗斯托(1916~ )的经济成长阶段学说,都是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仍然有发展前途,企图制造各种幻想,蒙蔽广大劳动群众,并且都以反对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还提出了各种不同模式的经济增长理论,各式各样的发展经济学说,各种福利经济学说,为了混淆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的“混合经济”以及各种式样的两种经济“融合论”。这些理论都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分析,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经济运转的均衡和完美。宏观经济分析,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经济活动的总图景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倡导和组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轻周期波动的激烈程度,以延长资本主义的生命。当代的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中,有些内容说明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运行过程,包含有科学成份。但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中,却是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学方法来显示他们的理论分析的“科学性”和“精密性”,用以掩盖这种理论分析所包含的庸俗成份和辩护性质。实际上,这类数学分析中不少是繁琐、空洞、没有实用价值的。

适应于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应付经济危机的需要,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把他们的经济理论和数学、统计学结合起来,创立和发展了经济计量学,并由此提出了经济预测的方法。与此相联系,W.里昂惕夫提出了分析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平衡关系的投入产出法。把经济计量学建立模型的方法、经济预测的方法和投入产出法,同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理论分离开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可以有选择地利用这些方法作为一种量的分析工具。

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流派中,大多数流派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但也有的流派断章取义地接受马克思的一些分析,他们企图把马克思的学说和凯恩斯的学说结合起来,互相补充,这主要表现于被称为凯恩斯左派的新剑桥学派。这类学说常常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力图摆脱困境的趋向。

激进政治经济学的兴起

60年代兴起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中,有一些学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剖析和批判当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其中虽然夹杂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的观点甚至严重地歪曲马克思主义,但这仍然是对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有力的挑战,客观上起了一定的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变化

在帝国主义时期,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由科技人员、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中小企业主所组成的“中间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加,扩大了小资产阶级思潮的社会基础。这个“中间阶层”的意愿,也反映到当代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当代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主张在不触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改变分配结构,提出发展私营中小企业、推行福利政策、增加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额等改良主义措施,来缓和社会矛盾,避免社会动荡。这种思想,经常被右翼社会党人用来作为他们的机会主义政策的理论支柱,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不断地总结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的正反两面经验的过程中,它将获得新的发展。它必须吸取现代各种门类科学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益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研究。分析和批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在深入解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基础上,从整个体系来批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揭露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实质,同时也不排斥有分析地吸取其中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用的某些实际资料、推理过程和分析方法。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也是清除各种剥削阶级经济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影响过程,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参考书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版序言、第2版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2.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3.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第1编,《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4.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十一,《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
  5.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6.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人民出版社,北京,1976。
  7.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北京,1957。

参考文章

  •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知识题库
  •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知识题库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知识题库
  •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__知识题库
  •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__知识题库
  •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经济百科
  • 1919 年, 《新青年》 杂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陈独秀党建知识
本文标签: 政治经济学  zhengzhijingjixue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