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列岛

历史地理2023-02-03 14:33:42百科

澎湖列岛

中国台湾海峡中的列岛,东南海防重地。属中国台湾省。由澎湖、渔翁、白沙等64个岛屿组成。其分布范围,南北长60余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陆地面积126.86平方公里。东距台湾省台南县24海里(45公里),西北距福建省泉州市75海里(140公里),扼闽、台海上交通要冲,控台湾海峡之锁钥,战略地位重要。南宋时属泉州晋江县管辖,曾遣军民屯戍。元设巡检司,属泉州路同安县。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澎湖设安抚司,并筑炮台,构城垣,屯重兵,成为军事重地。清雍正年间,设澎湖厅。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澎湖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

澎湖列岛地处大陆架浅海区,属火山岛。岛屿错列,海岸曲折。各岛上无大的山岭河川,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0米。以澎湖岛最大,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与其西、北之渔翁、白沙岛合抱成一海湾,称澎湖湾。该湾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南北各有出口,口门狭窄,湾内港阔水深,可容舰船约千艘。湾东南侧的娘妈宫港(今称马公港),由澎湖岛的马公半岛与风柜半岛环抱而成,东西长5公里,南北平均宽2公里。港外波涛澎湃,港内平静如湖,是天然良港和重要的海军基地。

图

明初,澎湖曾为倭寇侵占,成为袭掠中国沿海之据点。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平倭寇后,派兵驻澎湖,以抑倭患。万历三十一年(1603),荷兰军侵占澎湖。次年,为明将都司沈有容驱退。天启二年(1622),荷兰军再次侵入,掠渔舟,筑石城,设炮台,侵扰中国沿海。天启四年(1624),明总兵俞咨皋率兵反攻,自白沙湾东之镇海港登陆,进逼娘妈宫,围攻风柜尾城,生擒荷将,击退荷军,保卫了东南沿海安全。南明桂王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自厦门出发,首先攻占澎湖,以为前进基地。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中,法将孤拔率军侵台,未得手,于次年攻占澎湖,作为继续侵台之跳板。今澎湖是台湾省一县,治所在马公镇。

参考文章

  • 澎湖列岛(PenghuLiedao)中国地理
本文标签: 澎湖列岛  PenghuLiedao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