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

历史地理2023-02-03 14:30:28百科

巴甫洛夫

图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俄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英文: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936年2月27日,巴甫洛夫逝世。

资料一

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创始人。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878~1890年在波特金医院生理实验室工作;1890~1895年任军医学院药理学教授;从1891年起到逝世,一直领导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部的工作,并于1924年起同时领导建立在科尔土施村(后改名为巴甫洛夫村)的生理研究所。他于1901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7年当选为院士。他的主要著作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和《大脑两半球工作讲义》(1927)。巴甫洛夫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理和消化生理研究。1904年因消化生理研究的贡献获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此后长期从事大脑两半球机能活动的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他把И.Μ.谢切诺夫的反射论思想发展为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即决定论原则、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原则以及机能与结构统一原则。他把有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大脑皮质对有机体的调控作用和对外界刺激的信号反映机能,阐明了有机体借助于信号作用才得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机制。他在其后期的研究活动中提出了关于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试图从生理学角度说明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用第二信号系统概念表示人所特有的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巴甫洛夫在高级神经活动研究中,批判了当时生理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并有不少对客观事实的辩证理解。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根据,特别是对研究反映论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二

图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他发展了И.Μ.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其多年实验研究的总结,主要记述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之中。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在苏联,它们被认为是对心理学问题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深入研究的自然科学基础。他强调了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反对把心理的东西与生理的东西割裂开来。他应用客观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内省主义的束缚。近几十年来,生理学中的新进展使人们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使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本身得到发展(见巴甫洛夫学说)。

资料三

图

巴甫洛夫,И.П.,俄国生理学家。1849年9月26日生于俄国梁赞,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5年从彼得堡大学数理系生物科学部毕业后,进入军事医学院深造,1879年在该院获学士学位,1883年获博士学位,任生理学讲师。1884~1886年在德国路德维希和海登海因实验室进行心血管和胃肠生理学的研究。1888~1890年在彼得堡包特金实验室进行循环和消化生理学的研究。1890~1924年任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1年起兼任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主任。晚年他又领导了苏联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现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的工作。十月革命后,在列宁格勒建立了专门研究条件反射的实验站。

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从事心血管神经调节的研究,提出了心脏营养神经的概念。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海登海因小胃”基础上,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如唾液瘘、食道瘘、胃瘘、胰腺瘘等),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总结发表在《主要消化腺讲义》一书中。为此他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他第1次用生理学中的“反射”概念来理解“心理性分泌”,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其代表作是《大脑两半球活动讲义》(1927)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性研究实验20年》(1923)。1907年他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后又被英、美、法、德等22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他是28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员和11个国家的名誉教授。

资料四

图

俄罗斯生理学家,对血液循环、消化生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多有研究。建立慢性生理实验法,创立条件反射学说。因对消化生理的贡献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乡村牧师家庭,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初学神学,然而他受C.达尔文和И.М.谢切诺夫的影响,1870年转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化学和动物生理学。1875年毕业,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即进入帝国医学科学院,学习理论医学。1879年毕业,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8~1890年筹建并领导С.П.包特金生理实验室,其间(1884~1886)至德国进修。1890~1924年任帝国医学科学院生理学教授,1895~1928年任生理系主任,1907年当选为俄国自然科学院院士。

他最初研究血液循环生理,注重神经系统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发现支配心脏活动的4种神经,即抑制、加速、减弱、加强神经;阐明神经调节心脏活动的机制,并断定神经系统存在着营养性功能。以后研究消化生理,同样注意神经系统对消化过程的影响。创造慢性生理实验法,设计巴氏小胃等手术方法,以代替传统的活体解剖的急性实验法,从而可能观察健康动物体内特异消化腺的正常活动情况。他证明动物所有主要消化腺都有专门的分泌神经,他还在小肠分泌液中发现肠激酶,阐明酶在消化中的作用。他在研究消化生理过程中因发现“精神性唾液分泌”现象而导致他研究皮质和大脑半球活动,从而提出条件反射概念。他将正常消化反应和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唾液腺活动分别称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并揭示了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方式和程序,将条件反射定位于大脑半球。他提出实验性神经症的病因是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研究了高级神经类型,根据基本神经过程的强度、易变性及恒久性分出 4种基本行为类型。晚年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表示人特有的抽象思维和言语能力。主要著作有《主要食物消化腺功能讲义》、《动物实验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博物学和脑髓》、《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条件反射》等。

资料五 假饲试验

巴甫洛夫关于消化道的研究是首先把狗的食道经过手术切断,把切断的食道两端缝在狗脖子的皮肤上,然后让狗饿上一天以后,把这只饥饿的狗拉到了实验室,在狗的面前放一盘鲜肉,狗一见鲜肉,便贪馋地吞了起来,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可是不一会儿,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这是因为食道已被切断,肉根本进不了胃里,狗依然贪婪地吃着,盘子里的肉始终是那么多。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像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胃液不断分泌,是狗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冲动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也动过手术,已在上面引出一根丝线。现只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就切断了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狗尽管还是在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它可以使人们观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

在他的研究实验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当狗只要一看见食物,唾液分泌量就增加,在实际吃到食物以前就已经分泌唾液了,他把这种现象叫做“心因性分泌”。同事们为此提出了在当时的心理学界比较通行的“内省法”来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现象(站在狗的立场思考),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疑问。这种现象同时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兴趣,开始了他对条件作用的研究。他又给一条狗动了手术,在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孔,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泌出唾液,如果食物是湿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食物是干的,分泌的就多些。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它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巴甫洛夫称它为非条件反射。但后来的实验中,他又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生理机制,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该年度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资料六 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

从1901年起,巴甫洛夫专心从事条件反射实验研究,直到 1936 年逝世为止,长达 35 年之久。

资料七 贡献和著作

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

1、心脏的神经功能;

2、消化腺的生理机制(获诺贝尔奖);

3、条件反射研究和其他。

对以后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由他的条件反射研究所演变成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主要著作有:

1、《心脏的传出神经》 (1883年)

2、《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 (1897)

3、《消化腺作用》 (1902)

4、《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 (1923)

5、《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1927)等。

参考文章

  • 巴甫洛夫的长寿之道保健养生
本文标签: 巴甫洛夫  И.Π.  Bafuluof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