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地理2023-02-03 13:45:42百科

历史唯心主义

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亦称唯心史观。

历史演变

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奴隶主思想家为了论证其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宣称奴隶制符合天命,是按最完善的理念创造的社会。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在古代只涉及到国家、政治等某些领域,还不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那时人们还未把社会和自然明确地区分开来,关于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浑然一体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观之中,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

较为成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是封建社会形成的唯心主义的神学历史观。在中世纪的欧洲,唯心主义历史观依附于神学,并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它认为神的意志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的一切都出自神的安排。神学家A.奥古斯丁把全部社会历史说成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结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在地上建立起永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的《神之都》一书奠定了神学历史观的基础。以神学形态出现的唯心史观在封建时代的其他各国都有所表现。如中国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王承天意”等一整套主张,就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新兴资产阶级针对以神为中心的神学历史观,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反对用“神意”、“天道”解释历史,主张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寻找社会变迁、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它以不变的人性为衡量历史进步的尺度,把理性即人们对自己本性的理解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按照这种观点,只要某个天才的理性发现了人的永恒本性,制定出符合人性的完善法律,合理的社会制度就能建立起来。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G.W.F.黑格尔则把历史基础归结为“理性”、“精神”。在他看来,“精神”是早已潜伏着的终极目的,世界历史不过是这一目的的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

产生以后,现代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同这一科学的历史观相对抗,继续以新的形式宣扬唯心史观。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哲学流派的社会历史理论,在继续坚持用人的理性、内在需要、情欲、感受等精神因素或神的意旨解释社会历史的同时,特别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认识和预见历史进程的可能性。《欧洲史》一书的作者K.费舍(1822~1907)在为这种非决定论、非理性主义的历史观作辩护时写道:“我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因而关于它无法作任何概括的伟大的事实。对历史学家来说只有一条正确无误的原则:他必须承认人类命运的发展只是一些偶然的、不可预见的力量的游戏”。

实质

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

(1)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由此把精神的力量看作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因,以为只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即可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

(2)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这种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无视人民群众的活动。认为人民群众是“惰性的物质”、消极被动的“群氓”,只配充当英雄人物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3)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或者把历史的变化归结为由个人主观随意活动所造成的偶然事件的堆积,或者把历史运动的秩序说成神的有目的的安排或某种神秘理念的逻辑规定。归根结柢,它们都否认历史本身具有客观规律。

根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产生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1)认识根源。社会历史观的认识对象是人类社会,它与自然现象有很大不同。自然界的变化纯粹由无意识的、盲目的自然力量所引起,在社会历史中活动着的则是赋有思想和意识的人,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任何事件都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相关。人们的认识如果停留于人的活动的表面动机上,就会得出“意见支配世界”的结论。

(2)历史根源。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前,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发展速度缓慢,人们之间直接的经济联系封闭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并且被政治等级的外衣所掩盖,使社会的本质关系、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不能充分显露出来。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超经济剥削占优势,被剥削者直接感受到的是剥削者个人意志的支配,这也是历史观上的精神决定论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历史原因。

(3)阶级根源。剥削阶级长期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精神生产及其成果,劳动群众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文化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必然要歪曲社会历史,夸大精神作用,贬低物质生产和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人民。

历史地位

历史唯心主义用主观臆造的、人为的联系代替社会历史的真实的联系,本质上是对社会历史本来面貌的歪曲,对人类的认识、真理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但是,作为人类探究社会历史本质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它的存在又有其历史的原因和不可避免性。历史唯心主义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曾为人类认识社会积累了一定的思想资料;它从反面提出的种种问题,也推动着人们深入思考;在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还包含着可贵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和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或萌芽。这些都为科学历史观的产生作了准备。

历史唯心主义宣扬剥削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一直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蒙骗劳动群众的思想工具,这是它的社会政治作用的基本的、主导的方面。但当着一种形态的唯心史观作为进步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思想武器,去反对腐朽阶级及其精神支柱时,它除了具有欺骗性外,也还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宣传的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就具有这种两重性。

参考文章

  • 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__知识题库
本文标签: 历史唯心主义  lishiweixinzhuy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