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ichou zhi Lu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 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柏林,1910)一书中,通过对文献记载的进一步考察,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含。同时,因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外国探险家在中国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古代中国与西方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考古等问题遂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并陆续著书立说,?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2142.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顾柯费芯堪烁惴旱哪谌荨?/p>
“丝绸之路”一名虽然晚出,但这条贸易通道很早就已存在。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各地发现的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已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汉初,河西走廊曾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所占,西域绿洲诸小国亦为匈奴所控制,汉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元光二年(前 133)以后,汉武帝刘彻连年派大军进攻匈奴,巩固西北诸郡边塞,又陆续设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割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得以沟通西域。又从敦煌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筑造了很多烽燧及亭障,以防匈奴南侵。公元前77年汉兵攻克当道的楼兰,更其国名曰鄯善,将其国都迁至以南的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公元前60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以保西域通道。早自张骞西使乌孙结盟后,汉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此后,王莽当政时和东汉期间,西域虽然几度因政局波动暂与汉廷中断联系,但商业往来并未受很大影响。班超经营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而返。
魏晋时,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这里曾发现中亚粟特商胡的经商书简。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平城(北魏前期都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迁都洛阳后,洛阳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北齐的都城中也聚集着不少商胡。隋炀帝杨广曾派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招徕西域商人,“西域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说明当时丝路的兴旺。唐朝西部的疆域超过汉代,在伊州、西州、庭州设立了同于内地的州县。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设立安西四镇(后以焉耆代碎叶),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的羁縻州府(见羁縻州),这为丝路的畅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因此唐代长安、洛阳以及其他重要都市都有大量商胡,呈现出国际都会的风貌。
从9世纪末到11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降低。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如马可·波罗,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采取闭关政策,虽然出嘉峪关经哈密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了。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奠定于两汉时期。大致东起汉长安,西行上陇坂,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先到楼兰。楼兰在古盐泽(蒲昌海,今罗布泊)西北部(今罗布泊已近干涸,古楼兰遗址几全为荒沙所湮没)。汉代西域有南北两道,楼兰是两道的分岔点。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今新疆库尔勒)、乌垒、轮台,再西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车尔臣河,经且末、扜弥、于阗(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由于千余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道东段逐渐沙漠化,伊循、扜泥诸古城均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道东段已远在古南道之南。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明帝刘庄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庐(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此后,汉与匈奴曾互争伊吾而多次交战,终于迫使北匈奴西迁,汉政府遂开辟了“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鲁番盆地)、越天山经焉耆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新北道即《魏略》中的“中道”,以别于天山以北的“北新道”。南北朝时期,南朝与西域的往来,主要是从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龙涸(今四川松潘),经青海湖旁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因经吐谷浑境,故称“吐谷浑道”或“河南道”。隋唐时期,又开辟了从瓜州北玉门关经伊州、北庭、轮台,越伊犁河至碎叶进入中亚的道路,即北新道。
从疏勒西行越葱岭抵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其都城贵山约当今柯柬德 (Khojend)。自此向西为粟特、大夏。大夏都城监氏城(Bactra)即今阿富汗巴尔赫;自疏勒直西穿阿莱高原(Alai)亦可直抵大夏。大夏之西为安息,其都城为番兜(和椟,Hecatompylos)。自粟特西南行达安息东边重镇木鹿 (Merv), 亦西抵番兜。自此西南行过阿蛮 (Ecbatana), 抵底格里斯河岸边的斯宾(Ktesiphon,安息晚期的都城),渡河数里即商业重镇斯罗(Seleucea)。自斯宾顺流而下可达波斯湾头的条支(Charax-Spasinu)。自斯罗西北行可达古叙利亚的安条克 (Antiochea),《魏略》名之曰安都;自此再南下,越西奈半岛可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此城在汉代或称犁靬(黎轩)。后汉时,罗马势力已占有近东、北非,汉人对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的罗马帝国东部称为大秦。另外,沿汉的南道“自皮山西南往乌秅,涉悬度,历罽宾,六十余日行至乌弋山离国”。悬度为今之达丽尔(Darel),罽宾即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乌弋山离为今锡斯坦(Seistan)。这条路东汉时称作“罽宾乌弋山离道”。从乌弋山离西南陆路行可抵条支。又,从罽宾南行至印度河上游,沿河南下可达河口处罗马人名曰Barbaricon的海港,即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
在上述丝路干线外,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不同,而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近年来一些学者更扩大了丝绸之路的概念,认为上述道路只是通过沙漠绿洲的道路,因称之为“绿洲道”。又将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称为“草原道”,经中国南方海上西行的道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南海道”等等。这些提法虽然对研究东西交通有意义,但已非原来意义上的丝路了。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或多或少地给某些国家以影响。至今,丝绸之路仍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见彩图)
参考文章
- 从西安重走古代丝绸之路,不能看到的是知识题库
- 丝绸之路在把古代中国的商品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传到了那里,为世界的发知识题库
- 8月2日,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举办的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在__闭幕。这是实现丝绸之路旅游项目的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知识题库
-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人海洋、拥抱海洋,多方知识题库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知识题库
-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而得名,这些商品经此路到达的地方有__知识题库
- 宜宾是古南丝绸之路的起点,1986年12月,宜宾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古城知识题库
- 在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知识题库
- 位于中国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近日出土17枚铜币,经鉴定为古丝绸之路遗留的“贵霜王朝”钱币。与中国汉朝知识题库
- 为什么把从我国到古罗马国的路称作"丝绸之路"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