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

历史地理2023-02-03 13:16:17百科

福建南音

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由清唱与器乐两部分组成,亦称“南曲”、“南乐”、“南管”或“弦管”等,流行于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香港及南洋群岛(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华侨旅居地区也很盛行。南音所用的乐器,主要有洞箫、琵琶、二弦、三弦、拍板等。洞箫共9节、长1.8尺(约59厘米),与唐代的竹制管乐器尺八规格一致;琵琶、拍板等也与唐代垂拱二年(686)建造的泉州开元寺拱梁上飞天女伎手捧的乐器相似;琵琶至今仍横抱弹奏,有如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琵琶弹奏姿势。南音中之诸多曲名,有曾见之于汉、唐文献记载中的《摩诃兜勒》、《阳关》、《汉宫秋》、《后庭花》、《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婆罗门》、《太子游四门》等,及宋词曲牌的《沁园春》、《念奴娇》、《浪淘沙》等,故南音有“唐宋遗音”之称。

南音按传统分类由指、谱、曲 3部分组成。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即琵琶弹奏指法)、比较完整的套曲;每套大都由引子(慢头)、正曲(若干同宫曲牌)、尾声(叙)组成,亦有不用引子或不用尾声,或只用正曲的套曲。“指套”原有36大套,后来增加到48大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并将故事内容分成若干节,每节都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指套虽然有词,但却很少演唱,而多用乐器演奏。谱,即器乐曲,附有琵琶弹法,原有13大套,后增加到16大套,每套包括 3~10个曲牌,内容多为描述四季景色、花鸟昆虫或骏马奔驰等情景,是一种标题音乐,如《梅花操》,包括“酿雪争春”、“临风妍笑”、“点水流香”、“联珠破萼”、“万花竞放”5节,《八骏马》包括“骅骝开道”、“绿耳闲游”、“玉骢展足”、“铁骥骄奔”、“乌骓掣电”、“赤兔嘶风”、“黄骖脱辔”、“白归山”等8节。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中数量最多;由于它简短,曲调活泼,故流行最广。

南音有专用谱式(见《泉南指谱重编》),以管定调,故称调为“管门”,常用调有“五空管” (G调)、“五空四管”(C调)、“四空管”(F调)“倍思管”(D调)。南曲因所用乐器不同,故有“洞管”与“品管”两种乐队组合形式。洞管用洞箫、琵琶、二弦、三弦、拍板;品管用品箫、南嗳(小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木鱼、铜铃、扁鼓等。乐队以琵琶起指挥作用。南音的代表性曲目有清唱曲《山险峻》、《望明月》、《因送哥嫂》、《恍惚残春》、《来到阴山》、《告大人》、《人生一世》;器乐曲有《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闽海渔歌》等。福建梨园戏、高甲戏、傀儡戏等均大量采用南音的曲调。

本文标签: 福建南音  Fujiannanyin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