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文学

历史地理2023-02-03 12:55:22百科

新西兰文学

主要是英语文学。在欧洲人到达新西兰之前,当地居民毛利族已有原始的口头文学,但未得到发展。1840年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1907年取得独立。几十年来,新西兰文学尚属草创时期,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有很多作者是英国人。新西兰的第一部小说是梅杰·斯托尼的《塔拉纳基》(1861),写毛利族的生活。以后写这类题材的作者很多,如约翰·怀特、威廉·鲍克等人。第二部小说是艾尔默夫人的《遥远的家》(1862),反映移民生活。初期的女小说家中,以坎贝尔夫人、巴克夫人、安妮·格伦尼·威尔逊、杰西·韦斯顿等比较有名。伊迪丝·格罗斯曼则以善于表现男女平等的主题而著称,代表作是小说《丛?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6025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中脑唷?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作家,有《连绵的白云》(1898)的作者威廉·彭伯·里夫斯(1857~1932),《绿岩门》(1914)的作者威廉·萨切尔(1860~1942),保存了15年才发表的《一条新西兰河流的故事》(1920)的作者简·曼德(1877~1949),描写牧羊场生活的《图蒂拉》(1921)的作者格思里·斯密斯(1861~1940)。这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蜚声国际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她15岁就离开新西兰,长期侨居国外,擅长短篇小说,虽深受契诃夫影响,但作品仍不失自己的风格。其代表作为《前奏》、《园会》和《在海湾》等。她对新西兰的小说创作有重大影响。

20、30年代的小说,逐步趋于成熟,开始具有新西兰的民族特色。琼·德万尼宣传男女平等和社会主义,她的第一部小说《肉店》(1926)曾轰动一时。艾伦写有《潦倒书生》(1936)和《篱雀》(1937)。二人在写作技巧上均有不足之处。内利·斯坎伦擅长刻画妇女形象,她从1922年开始撰写世家小说《彭卡罗》(1932),展现整个世纪的新西兰生活图景。其他作家,有《追踪呼声》(1936)的作者安东尼和《他们这样开始了》(1936)的作者约翰·格思里。以上作家身处经济大萧条的时代,均未能象约翰·李、罗宾·海德(1906~1939)、约翰·马尔根(1911~1945)和弗兰克·萨吉森(1903~ )那样反映新西兰的现实。约翰·李从事工党的政治活动,写过三部小说,其中《穷人家的孩子》(1934)及其续篇《被追捕者》(1936)以19世纪90年代经济萧条为背景,描写贫民窟中悲苦的生活。罗宾·海德的作品较多,比较著名的是《去地狱的护照》(1935)及其续篇《岁月又何曾坑人》(1938),以及历史小说《将你一军》(1936)和自传体小说《长嘴涉水鸟飞翔了》(1938)。约翰·马尔根只留下一部小说《孤单的人》(1939),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这是1940年前出版的一部最洗练的作品。萨吉森著有长篇小说《我在梦中看见过》(1949)和 3卷自传《一次已足》(1973)、《很多啦》(1975)、《永远不够》等,但他的主要成就在短篇小说,193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反映新西兰经济萧条时期的社会生活。 此后著名的作品有 《和我叔叔的谈话》(1936)、《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1940)和《那个夏天》(1940),其中《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被称作“新西兰的声音”,是一部相当成熟的作品。他取法海明威,而不落窠臼。他的创作与曼斯菲尔德一样,对新西兰的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取后者而代之。上述4个作家的创作,标志着新西兰的小说创作已达到成熟阶段。

40年代以后的小说,不乏佳作。短篇小说以盖斯凯尔的《巨大的猎物》(1947)、珍妮特·弗雷姆的《礁湖》(1951)、莫里斯·沙德博尔德的《新西兰人》(1957)、莫里斯·达根的《伊曼纽尔的土地》(1956)和《砂金矿坑的夏天》(1965)比较著名。莫里斯·达根(1922~1974)从4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一生只留下20多篇短篇小说,却可与曼斯菲尔德和萨吉森媲美。珍妮特·弗雷姆(1924~ )也写长篇,以第一部《枭鸟确在鸣叫》(1957)著名。40、50年代间崛起的长篇小说家中,知名者有《崖崩》(1945)和《没有汇款》(1959)的作者丹·达文,《青年人有秘密》(1954)的作者詹姆斯·卡里奇,《上帝的孩子》(1957)的作者伊恩·克罗斯,《老处女》(1958)的作者西尔维亚·埃什顿-沃纳等人。

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新西兰诗歌基本上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移植和模仿。这时期比较出色的诗人有查理·鲍恩(1830~1917)、托马斯·布雷肯(1843~1898)等人。而杰西·麦凯(1864~1938)的创作则是效法澳大利亚的“丛林歌谣”。只有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诗歌独树一帜。罗纳德·阿利森·凯尔斯·梅森(1905~1971)在20年代后所写的抒情诗也别具特色,被称为“新西兰第一流的诗人”。他生前担任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1957年率领新西兰文化代表团访问过中国。他在30、40年代在奥克兰曾建立人民剧院和新剧院团体,共写过30多个剧本,已出版的有《老爷讲话》(1938)和《中国舞蹈》(1962)等。

30年代以后,新西兰的诗歌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基本上摆脱了对英国诗歌的因袭。重要诗人有艾琳·梅·达根(1894~1972)、阿瑟·雷克斯·杜加德·费尔伯恩(1904~1957)、查尔斯·布拉什(1909~1973)、托马斯·艾伦·门罗·柯诺(1911~  )、詹姆斯·丹尼斯·马修斯·格洛弗(1912~  )、詹姆斯·巴克斯特(1926~1972) 等。

新西兰的戏剧创作也起始于19世纪。第一个剧本是1848年詹姆斯·亨利写的《玛尔西利娜》。此后,从事戏剧创作的有本杰明·法杰恩、乔治·达雷尔等人。到20世纪,富有新西兰色彩的剧本逐渐增多。有两个剧作家颇负盛名,即《不告而别》、《白色别墅》等的作者雷金纳德·伯克利(1890~1935)和《风雨》的作者莫顿·霍奇(1904~1958)。

40年代以后,涌现了一批用英文写作的毛利族作家,最著名的是霍恩·图哈里(1922~  )、帕特里夏·格雷斯 (1937~  ) 和威蒂·伊希马埃拉(1944~  )。图哈里是诗人,出版过诗集《不是普通的太阳》(1964)。女作家格雷斯则有短篇集《威阿里基》(1980)和长篇小说《月亮睡了》(1980)。伊希马埃拉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集《绿岩,绿岩》(1972)与《新网捕鱼》。作家简·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阿莫库拉》(1980)生动描绘了19世纪毛利人的生活,哈里·丹西的剧本《特劳库拉》(1980)描写了19世纪下半叶毛利人民被夺去土地的情景。

参考书目
  1. Wystan Curnow (ed), Essays on New Zealand Literature, Auckland, New Zealand,1973.
  2. Cherry Hunkin (ed),Critical Essays on the New Zealand Novel, Auckland, New Zealand, 1976.
  3. Howard McNaughton (ed), Contemporary New Zealand Plays, Hong Kong, 1979.
本文标签: 新西兰文学  xinxilanwenxue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