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ongye
[外文]:agriculture
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以取得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农业包括的范围在不同国家或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因划分国民经济部门所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别。在中国现阶段,农业包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在国外,通常只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
起源与发展阶段农业是人类社会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物质生产部门。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据考古学家断定,农业约产生于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的后期。在此以前的长达 2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只是利用自然界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来维持生存,即只使用木棒、石块等非常简陋的工具,从事采集和狩猎来获取生活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从长期的狩猎和采集的实践中,逐渐懂得了有些动物,例如牛、羊、马、骆驼等经过驯服、繁殖,可以比较稳定地为人类提供乳、肉、皮、毛等生活资料;逐渐了解了某些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了它们的栽培技术。原始人对动植物的认识上这一飞跃,促使他们改变单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开始经营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资料来源有了比较可靠的保障,也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因此,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它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依靠自己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新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农业产生至今已有1万年之久,在此期间,与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迅速发展相适应,农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有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从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有氏族制农业、奴隶制农业、封建制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
农业再生产指农业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形成一个川流不息的再生产过程。这种再生产可以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简单再生产,也可以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扩大再生产。而在扩大再生产中,有的是依靠增加投入物的数量实现的,即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有的是靠提高投入物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的,即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农业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是,扩大规模的再生产居于主导地位;技术越进步,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越来越成为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农业再生产同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再生产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社会性质如何,总是同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经济再生产一般是指农业通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四个环节来实现农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再生产。农业自然再生产是指各种农作物和畜禽等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依靠其特有的新陈代谢机能,通过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不断更新其后代的过程。农业再生产的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农业自然再生产是农业再生产的基础,而人们的经济活动则是推进或指导自然再生产,尽可能使自然再生产沿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来进行。各种农作物和各种畜禽等的自然再生产同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有重大区别:
(1)进行自然再生产的主体──农作物和畜禽是经过人类加工过的,是由人类培育和驯化出来的;
(2)各种农作物和畜禽再生产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大都或多或少经过人类的改造。
与上述的根本特点密切相关的农业再生产特点主要有:
(1)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绿色植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它必须在广大的土地面积上展开,才能获得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阳光、空气、水份、热量和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土地便成为农业中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它既是农业的劳动对象,又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
(2)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存在巨大差别。农作物和畜禽等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其间,并不需要人们不间断地投入劳动,所以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中的一部分。两者差别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农作物和畜禽的自然特性,另一方面决定于生产条件的变化。由于农业中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别,又产生了农业劳动有显著季节性的特点。
(3)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各部门相互提供生产资料、相互调剂劳动力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利用上,也表现在它们的合理结合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农业生产还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其多数产品不便运输和储藏等特点。
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特点有重大意义。它为人们指出合理组织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不断提高对各种作物和各种畜禽的生活习性的认识和改造的程度。
(2)不断提高对各种作物和各种畜禽所需要的生长发育条件满足的程度。
(3)重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特别是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正确处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正确地确定农业各生产部门、各生产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包括全国的、各地区的和各生产单位的)。
(6)正确地选择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方向和适合度。
(7)正确处理农业同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
参考文章
- 库克早期农业遗址建筑与名胜
- 根据农业部规定,动物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其中哪类危害程度最高?生活安全
- 省委强调,要数字赋能城乡高质量融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 ),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党建知识
-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已经成为历史党建知识
-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党建知识
- 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土地承包期限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延长()年不变党建知识
-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方面工作出现转机,其表现有()。①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②一大批干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③全面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④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党建知识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调整的步骤依次为()。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建知识
- 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了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7.8%。原来预计()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提前完成了党建知识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党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