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历史地理2023-02-03 12:02:32百科

丁玲

图

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丁玲是常用的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

丁玲1904年10月12日出生在湖南临澧(原安福)县一个没落的豪门世家。祖父做过大官,父亲不理家务,把产业耗尽。母亲是大家闺秀,性格倔强,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较深。她力主男女平等,妇女应该自强自立,办过妇女工读学校,任校长。丁玲4岁丧父,随寡母在学校里长大,深受她的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独立自强精神的熏陶。上小学时即读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小说和林纾译述的外国小说,以及早期《小说月报》等书刊。五四运动爆发时,丁玲正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积极参加了当地游行、演讲、剪辫子的学生运动,还在本校附属的平民夜校教课。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受到进步教师影响,接触了新文学作品,因抗议校方解雇进步教师,转入初次实行男女同校的嶽云中学。

1922年初,丁玲离开湖南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有沈雁冰、陈望道等人执教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并在南京结识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由瞿秋白介绍,到上海入共产党人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1924年春,离上海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课程,还补习数理化,学习绘画。在北京,丁玲与胡也频、沈从文等人相识,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这一时期,在与瞿秋白、向警予(其母好友)等人的交往中,丁玲接触到了社会革命的理论,思想受到启发,她虽然不满黑暗现实,但还未下决心走上革命的道路,苦闷抑郁之中,也接受了一些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在执著地探求人生的道路。在这段时间里,她阅读了大量中国新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名著,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为后来参加文学活动准备了条件。

1927年12月,丁玲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梦珂》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翌年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连续发表了《暑假中》、《阿毛姑娘》、《自杀日记》、《庆云里中的一间小屋》等十几篇小说。从1927至1929年间的作品,收在《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及《一个女人》(系与胡也频合集,内收丁玲小说4篇)等集中。这些作品,描写了一系列在新思潮影响下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她们对旧礼教深恶痛绝,对黑暗社会满腔愤懑,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的生活,但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因而思想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莎菲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这在“五四”之后,特别是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知识青年阶层中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作品富于时代色彩,又写得大胆细腻,形象生动,获得许多读者的共鸣。从此,丁玲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1930年前后,丁玲的创作倾向发生明显变化。1929年写成长篇小说《韦护》,内容留下了瞿秋白与她的挚友王剑虹的爱情生活的投影。1931年创作了以16省大水灾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水》,还有中篇《一九三○年春上海》(一)、《一九三○年春上海》(二)(1930)、长篇《母亲》(未完成,1933),以及收入短篇集《水》(1931)、《夜会》(1931)、《意外集》(1936)中的20多篇作品。与前期相比,这些作品题材扩大了,革命者的工作与生活、工人农民的苦难与反抗,都得到反映;原先那种浓重的感伤情调得到克服,革命的热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作者从个人主义的追求,走向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从为抒发自己的苦闷伤感而写小说,到以文字作为战斗武器而创作。虽然有的作品,存在概念化和“革命加恋爱”的倾向,或者把激烈的斗争简单化了。总的看来,这一阶段的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创作实绩,丁玲也因此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之一。

1930年5月,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1月,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2月被秘密杀害于龙华。丁玲在悲愤之中要求去江西革命根据地工作,后服从党的决定留在上海。1932年3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左联”组织部长、党团书记等职务,并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押解到南京囚禁三年多。她的作品被全部查禁。左翼作家和进步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以及国际文化名流古久里、巴比塞、罗曼·罗兰等提出抗议并曾发起营救运动。193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排下逃离南京。

1936年11月,经西安到达陕北。同月,筹备并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当选为主任,并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8月,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赴山西抗日前线,宣传抗战,慰劳将士,历时一年,行程数千里,途经20多个市县,演出百余场,受到广大军民的欢迎。以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执委、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常务理事、《解放日报》副刊(延安)主编、《长城》文学杂志主编等职务,中间还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一年。

1938年丁玲在延安

在担负繁忙的实际工作的同时,丁玲写出大量作品,反映根据地如火如荼的战斗与劳动生活,歌颂英雄模范人物,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队伍中思想的进步,也批评革命队伍内部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和现象。较著名的有短篇小说《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泪眼模糊中的信念》(后改名《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散文《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役》,杂文《三八节有感》等。其中有些作品,曾一度引起过争论,并因此使她在后来受到过左的“批判”。

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与前两个阶段作品相比,无论思想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有了明显进步。伟大的民族革命斗争,成为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昂扬的革命精神,开朗明快的格调,给人以鼓舞与教育力量;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特别是新时代的妇女的形象,真实生动;他们眼界开阔,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坚贞不屈,是新人的代表。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丁玲进一步自觉地以文艺为人民服务,写下《田保霖》等十余篇报告文学。

1942年,丁玲与陈明结婚。1946至1948年,多次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1948年6月,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完成,9月出版(1949年5月,编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改名《桑乾河上》)。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通过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土地改革运动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革。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形象,如翻身农民张裕民、程仁、张正国、董桂花,地主钱文贵,等等,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的客观描写,使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真切可信。小说出版后,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实践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可喜收获,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先后被译成俄、罗、捷、匈、波、保、日、朝、德、英、法等多种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玲先后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及常务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名为文学讲习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务,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作为妇女代表团、和平代表团、作家代表团的成员,多次去东欧、苏联出席国际性会议。

1955年,丁玲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57年被错划为“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58年遭受“再批判”,被开除党籍,送往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入狱被监禁五年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丁玲的冤案得到平反,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恢复党籍,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49年丁玲与宋庆龄合影

恢复文学活动以后,丁玲虽然年事已高,仍坚持写作。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描写翻身农民在解放战争中所经受的严峻考验和不断成长的历程。小说前 8章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后,由于处境艰难,被迫停笔。1979年重写,在刊物上发表了 24章计 10余万字。这部与《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称为姊妹篇的长篇小说,虽尚未完成,但从作品选定的复杂严峻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看,作家是把她的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进行塑造的,农民李腊月、李七月、孙炎、陈满,地主赵金堂、高永寿等形象,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还写了大量散文、回忆录、序跋、评论、杂文,其中的《杜晚香》、《牛棚小品》、《我所认识的瞿秋白》等都得到好评。

 1981年4月丁玲向出席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开学典礼的学员们表示祝贺

丁玲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活动时间长、影响大的女作家之一,虽然屡经磨难,多次被迫搁笔,仍然创作了近 300万字的作品。丁玲的作品集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一年》(1939)、《我在霞村的时候》(1944)、《欧行散记》(1951)、《跨到新的时代来》(1951)、《延安集》(1954)、《到群众中去落户》(1954)、《丁玲短篇小说选集》(1954)、《到前线去》(1980)、《丁玲近作》(1980)、《丁玲散文集》(1980)、《丁玲中篇小说选》(1981)、《生活、创作、修养》(论文集)(1981)、《我的生平与创作》(1982)、《丁玲戏剧集》(1983)、《访美散记》(1984)等。

参考书目
  1.  王中忱、尚侠:《丁玲的生活与文学的道路》,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1982。
  2. 袁良骏编:《丁玲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1982。

参考文章

  • 丁玲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
本文标签: 丁玲  Dingling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