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ngji fazhan yu shengtai pingheng
[外文]: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quilibrium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的状况下,使经济能持续地增长。
两者的矛盾与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是对立的统一。人类为维持和改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要从环境中取得物质和能量,并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参与大自然的物质流动和能量转换,在此过程中,经济发展使自然生态的平衡受到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激增,经济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了许多国家以至世界性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工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遭到破坏,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这种现象体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如果经济按客观规律合理地发展,则可以不损害生态平衡,并为改善生态平衡创造条件;而生态平衡搞得好,既可以增强自然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使之可以永续利用,又可以促进经济持续而稳定地增长。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又是统一的和互相促进的。
协调两者关系的必要性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环节在一定限度内发生变化,整个系统可以进行适当调节,保持生态平衡免遭破坏。因此,生态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人类所要维持的生态平衡,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相适应的生态平衡。如果人类的活动使生态环境激剧变化,超过了生态环境容量,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且,生态平衡被破坏后,恢复很困难,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还要耗费巨额的资金。因此,在经济建设中,要认真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系。经济建设要以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基础,不能以浪费自然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同时也不能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而停止经济的发展。
国际学术界的两种观点国际学术界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一些传统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只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经济增长应该被认为是达到人类更大幸福的基本手段,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成就将会解决人类最根本的经济问题──不足,并最终解放人类的智力和创造性。
(2)以“罗马俱乐部”(60年代末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一批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组成的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为代表的关于人类未来的主要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并没有增加人类的福利。人口、资源消耗、工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都按照一定的指数增长,到下一个世纪,将导致全球性危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零增长”的概念,主张停止人口数量和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减少资源消费,以维护地球上的平衡。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和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中也包括改善和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完全一致。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为经济增长和生态平衡的综合规划与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们在规划和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时,积极维护生态平衡,建立最优化的生态系统,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日渐提高,使人类社会日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