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i Le
中国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军事统帅。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羯族。初名,字世龙。出身于部落小帅之家。
石勒少时行贩于洛阳,种田于武乡,一度逃荒至雁门(今山西代县)。20岁时被晋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掠卖到山东茌平师懽家为奴,不久被放免,与牧苑的牧率汲桑相识。西晋永兴二年(305),与汲桑同随成都王司马颖旧将公师藩在河北起兵反晋。因擅长骑射,作战勇敢,任前队督。公师藩死后,汲桑再次起兵,以石勒为前驱,破魏州,入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斩司马腾。旋又渡河南进,与晋濮阳太守苟晞相持数月。永嘉元年(307),石勒兵败,投汉王刘渊,被封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统胡羯、乌桓兵7000人,后又加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他长于攻战,转战河北时,屡败晋幽州刺史王浚所部;继又驰骋江汉地区,连战皆捷,力量日益壮大。五年四月,趁晋太傅东海王司马越死于军中,晋军主力10余万转赴东海(今江苏连云港附近)之际,石勒追歼之于宁平城(今安徽亳县附近)。又在洧仓(今河南长葛境内)消灭自洛阳东逃的诸王,给西晋统治者以严重打击。接着与汉国始安王刘曜等围攻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然后,进军江淮。
石勒在山东时,选强壮者 5万人为军士,冀州(治今河北冀县)诸郡前往归附者达9万余人,势力逐渐扩大。他建立君子营,与常山(今石家庄东北)、巨鹿(今河北巨鹿西北)一带的汉族士人合作,重用有才干的赵郡人张宾为谋主,并采纳其建议,决定先定河北,后争雄天下。于是,在永嘉六年五月移军北上,占据襄国(今河北邢台)。六年末,王浚乘石勒立足未稳之际,率5万人围攻襄国。石勒出奇兵擒其主将鲜卑人段末柸,又予以释放,分化晋军,挫败了王浚的进攻。建兴二年(314),又以神速行动袭蓟城(今北京),擒杀王浚。同时,向并州晋司空刘琨送质请和,麻痹对方,保障了襄国的安全。四年,石勒攻坫城(今山西昔阳西南),又打败了刘琨部将姬澹所率10万人的反攻,刘琨的长史李弘以并州(今太原西南)降。这样,石勒便控制了并、幽、冀三州之地。他息境安民,积蓄力量;同时西附刘汉,南阻东晋奋威将军祖逖北进,以巩固其势力。
大兴元年(318)刘曜继汉帝位,改国号为赵(前赵),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次年,石勒亦自立为赵王(后赵)。两相对峙,时有攻战。祖逖死后,石勒先向河南发展,占有司、豫、徐、兖诸州,与东晋以淮水为界。后赵太和元年(328),石勒命其侄中山公石虎率众4万攻河东,欲窥长安,遭刘曜反击,败于高候(今山西闻喜北),退保朝歌(今河南淇县)。刘曜进围洛阳,后赵举朝震惊,唯石勒认为刘曜带甲10万,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师老兵疲,一战可擒。于是亲率 4万大军自大堨(即灵昌津,今河南浚县境)渡河,集中步骑8.7万与其决战于洛阳城西,斩前赵军 5万,俘获刘曜。次年又擒其太子刘熙,灭前赵。至此,秦、陇地区氐、羌各族先后归附。石勒基本统一中国北半部后,于建平元年(330)称帝。三年后病故。
石勒能纳众议,择善而从,治国治军,卓有建树;虽在军旅,仍不忘习文,常令儒生为他读史,并有独特见解。刘琨称赞他:“攻城野战,合于机神,虽不视兵书,暗与孙、吴同契”(《晋书·载记·石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