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石寨山滇墓

历史地理2023-02-03 11:57:44百科

晋宁石寨山滇墓

战国至东汉初西南地区滇族的墓葬。分布在云南省晋宁县晋城乡西南的石寨山上。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为滇王国故地。根据第 6号墓出土一方金质蛇钮“滇王之印”,证实此处为滇王及其臣仆的墓地;并证实《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滇国之事基本可信。随着同一文化类型的墓葬和器物在滇池周围及邻近地区不断发现,对其文化面貌的特点、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日益清楚,以石寨山滇墓为代表的这种青铜文化,可称之为“滇文化”。1955~1960年,云南省博物馆先后4次发掘了50座墓葬。1959年出版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墓葬形制

墓室为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土坑竖穴,其中第6号墓有木椁残迹。大墓一般长3~4米,宽2米左右。小墓长约2米,宽1米左右。深0.9~3米。地表未见坟丘。

葬具均为长方形木棺,表里髹以黑、绿、朱三色漆,并绘有纹饰。葬式为仰身直肢。第 9号墓的骨架自腰部折断,分置为两堆,头颅置于上肢中间,上下肢骨折断的痕迹整齐明显,疑是杀殉者。

随葬品

大件器物多放置墓坑两端及两侧,小件器物有放置于棺盖上或棺内的。各墓的随葬品多寡不等,最多的达600余件。随葬品中以青铜器为最多,包括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具、乐器、装饰品、钱币等;此外还有铁器、金器、珠玉制品和陶器。

青铜器类型繁多,制作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在合金技术、“失蜡法”浇铸、鎏金镀锡、线刻及嵌镶工艺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铜鼓、铜贮贝器(见彩图)、铜葫芦笙、铜锄、铜柄铁剑、铜枕、铜俑及各种人物、动物形镂孔扣饰等,是最具滇文化特征的器物。许多器物表现了滇人在农业生产、纺织、畜牧、狩猎、战争、乐舞、祭祀等方面的活动情景。

铜贮贝器(西汉) 虎牛搏斗铜扣饰

经研究,以出土的这批墓葬资料为代表的滇文化,是在本地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中原商周时期流行的无胡戈和长胡戈,在这里的早晚期墓中都有发现,并有所发展;编钟的制作,似乎也是从汉文化吸收过来的;圆茎无格短剑和巴蜀文化的扁茎无格柳叶形短剑极为近似;漆器、陶灶、陶豆、陶盆、铜烹炉等物,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相同;野兽搏斗镂空扣饰和北方草原文化的扣饰一样等等。

除晋宁石寨山外,在昆明、安宁、呈贡、富民、澄江、江川、新平、陆良、曲靖、路南、禄丰等县、市也先后发现大批滇文化的墓葬,其中以江川李家山墓群规模最大,仅次于石寨山。著名的牛虎铜案,就是李家山出土的。

李家山墓群出土的牛虎铜案
参考书目
  1.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59。
  2. 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3. 王大道:滇池区域的青铜文化,《云南青铜器论丛》, 文物出版社,1981。
本文标签: 晋宁石寨山滇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