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卡

历史地理2023-02-03 11:01:23百科

波尔卡

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娺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1835年波尔卡首次在布拉格引起公众的注意,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 5个“花样”(见乡村舞)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迅即在1843~1844年间掀起了一股席卷欧美的“波尔卡热”。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婰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著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中的波尔卡舞
本文标签: 波尔卡  Bo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