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ge yu caizheng
[外文]:price and public finance
价格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价格变动与财政收支相互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收支平衡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基础。财政收支平衡,说明国家掌握的集中化资金来源同对资金的需求、国家掌握的产品同对产品的需求以及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是适应的,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正常,币值和物价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市场物价稳定是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需三者综合平衡的反映。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用银行增发票子的办法来弥补国家财政亏空。由此引起信贷收支不平衡而被迫作财政性的货币发行,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引起币值下跌和物价上涨。
财政与物价的关系也可以较为松散。当国家财政收支不平衡、出现较大赤字时,政府可以采取向居民借贷(即发行公债)的办法弥补财政亏空,而不致导致市场物价的上涨。但是,向居民借贷超过限度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2)国家调整价格会影响财政收支。一般说来,提高价格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有些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情况。价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价格变动虽然不能直接增加或减少社会财富,却能够使纯收入在各部门之间发生转移,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中国在1979和1980年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显著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并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把国民收入增长额的绝大部分给了农民,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缓慢,难于满足各方面对支出的增长需求,以致在上述两年发生了较大的财政赤字。
(3)财政给予价格补贴可以维持零售价格的稳定。国家有时规定某些工业品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规定某些农副产品在国营商业的销售价格低于向农民收购时的价格,由此发生的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贴。中国在1979~1990年多次调高粮食收购计划价格,粮食销售价格的稳定完全靠财政补贴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