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机体内物质的恢复过程

历史地理2023-02-03 10:06:11百科

运动后机体内物质的恢复过程

运动时体内某些物质被消耗,在运动后即恢复。体内物质消耗和恢复过程之间的关系,是与机能恢复和提高密切相连的一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发现,运动时肌糖元减少,在运动后可恢复至比运动前还高。这种现象称为“超量补偿”或称为“超量恢复”。1950年,苏联А.И.亚姆波利斯卡娅对冬眠青蛙,用不同的电刺激频率刺激不同时间,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肌糖元的消耗和恢复过程的关系,表明刺激后肌糖元的消耗、恢复过程同刺激强度和时间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刺激频率越快,刺激时间越长,消耗也就越大,超量恢复也越明显。但当刺激频率过快,时间过长,消耗过大时,超量恢复出现延缓。其后,苏联Н.Н.亚科夫列夫等对运动的动物肌肉的研究指出,磷酸肌酸、糖元、蛋白质、磷脂等在运动后都存在超量恢复的现象(如图)。

图

不同物质在运动时的消耗数量和运动后超量恢复出现的时间都不同,如三磷酸腺苷恢复最快,其次是磷酸肌酸,然后是糖元、蛋白质等。苏联学者用超量恢复规律来解决运动量应如何安排,力量、速度、耐力训练应如何掌握,休息间隔、不同训练方法应如何应用等问题,他们认为这是苏联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欧美学者对肌肉运动时糖代谢的中间代谢物、酶活性变化等的研究,也证明存在超量恢复的现象,但大都用应激的 3个阶段,即警戒、抵抗、衰竭阶段去解释运动负荷同人体机能恢复和提高的关系。近年来,苏联学者加强了超量恢复机制的研究,认为超量恢复的出现是由于运动时能量消耗大,肌肉中无氧代谢产物(如乳酸、酮体等)多,使细胞内有氧代谢旺盛的线粒体处于受抑制状态;运动后,线粒体被抑制的条件解除,运动时提高了的能量代谢水平明显增加,引起过量的能量产生,这过多的能量使用于合成磷酸肌酸、糖元、蛋白质等。这个研究还是很初步的(因为超量恢复同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调节、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年龄、性别、营养安排等都有密切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