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

历史地理2023-02-03 08:39:55百科

扬州评话

江苏曲种。以扬州方言说表,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扬州评话兴起于清初,当时扬州为盐运和漕运的枢纽,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迅速壮大,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吸收了各种说唱艺术来此集中演出,并且互相影响与借鉴,促进了扬州评话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杰出的说书家柳敬亭曾在扬州献艺,他的高超语言艺术,成为扬州评话艺人钻研艺术的典范,对扬州评话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扬州评话在清代初年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说书家有20人之多。到了乾隆年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充实传统书词,有的则创编新的书目。如屡试不第后成为评话艺人的叶霜林,把自己的遭遇和激愤心情寄寓到《岳传》书词中,说《宗留守交印》时,“凝神说靖康南渡故事,声泪俱下”。浦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编说《清风闸》,塑造了以皮五辣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物。艺人邹必显独创新书《飞跎传》,讽刺嘲笑的矛头直指统治阶级中的显赫人物。他们编创的新书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压迫者的心声,丰富了评话的内容。扬州评话发展到19世纪中叶,艺人逐渐向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以及东台等地传播,其后在如皋、镇江、南京、上海等地也出现了扬州评话的书场,扬州评话至此成为江苏省的重要曲种之一,影响日益深广。

扬州评话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见长。讲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风趣。艺人在创造与丰富书词时,还着意渲染扬州本地的风光,刻画一些市井小人物的形象,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表演时注意运用口技,绘声绘色,制造气氛。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三国》和《水浒》两部书还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咸丰、同治年间,以说《三国》而闻名的有李国辉和蓝玉春。李国辉自创书词,句句传神,威望很高,所传8个弟子,时称“八骏”。其中的康国华有“活孔明”之誉,为后来康派《三国》的首创者;康国华传子康又华,康又华传子康重华。蓝玉春以声容壮阔、语言流畅见长,自成蓝派。后传夏玉台,再传至夏少台。后来李派传人吴国良兼学蓝派艺术,传子吴少良和弟子徐伯良,再传至徐幼良。现代说《三国》的艺人都宗法李派和蓝派,成为《三国》评话的两个重要流派。同时,咸丰、同治年间说《水浒》的名家有邓光斗,以表演动作精彩著称,有“跳打水浒”之名,能说全部《水浒》故事。邓光斗传子邓复堂,后来成为“堂”字辈《水浒》的代表。邓复堂传弟子于焕堂、张慧堂,张慧堂传王玉堂,王玉堂传子王少堂。王少堂继承和发展了宋江、石秀、卢俊义等三个十回书。与邓光斗齐名的还有宋承章,以说口锋利见长,为后来“章”字辈艺人所宗法。宋承章授徒王锦章,王锦章传与王少堂。王少堂从这一流派又继承和发展了武松的十回书。王少堂集邓、宋两派之长,自成一家,称为王派《水浒》。

扬州评话的传统书目可分三类:《东汉》、《西汉》、《三国》、《隋唐》、《水浒》、《岳传》等属于史书一类;《绿牡丹》、《八窍珠》、《九莲灯》、《清风闸》等属于公案侠义一类;《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属于神话灵怪一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明还有艺人讲述或留有书稿的传统书目32部,已失传的书目有14部。记录了26部书的书词,近3000万字。整理出版了王少堂的长篇《武松》和一些传统书目选回的《扬州评话选》、《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同时,文艺工作者与艺人合作改编、创作的新书目有《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红岩》等10部和《棋高一着》、《市长访贤》、《江边卫士》等一批短篇,从中编选了《扬州说书选(现代作品)》。另外还创作了反映陈毅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苏北革命根据地业绩的长篇评话《挺进苏北》。

本文标签: 扬州评话  yangzhoupinghua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