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zi jingjixue
[外文]:materials economics
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生产资料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运动过程、规律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经济关系的学科。
为生产过程不断补充生产资料,是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决定着每个企业既为社会生产一定数量和一定种类、品种、规格的产品,又要社会为之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和机电设备等各种生产资料。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生产资料的供应者,还是生产资料的需求者,它们都要在市场上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得到相互满足。对于这种川流不息、错综复杂的交换活动的整体,即物资流通过程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是物资经济学的任务。
研究对象在中国,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要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这种分配既包括价值量,又包括使用价值量,同时还要按照商品流通的规律组织生产资料的流通。因为,只有通过流通过程才能使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从物质上得到替换,从价值上得到补偿。由于存在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生产资料交换的当事人都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它们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这就形成了生产资料流通过程中的复杂的经济关系。物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生产资料交换活动的运动规律,以及各种经济形式和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在这种交换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研究范围和内容生产资料的流通,是以生产资料离开生产过程为起点,到进入另一个生产过程为终点。它是连结各个生产过程的纽带,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物资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生产资料产品离开生产过程到进入生产消费过程之前的全部运动。包括: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过程,物资流通部门及物资供销企业对物资流通的计划、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物资消费企业的物资供应过程。与上述研究范围相适应,物资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物资的综合平衡和分配、物资市场、物资流通渠道和流通形式、物资流通过程中的劳动、物资流通的经济效益、物资供销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物资流通管理体制等。
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物资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50~60年代称为物资供应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中物资供应的组织管理问题,其中包括物资的供应和销售等。到70年代后期,由于在理论上确认了生产资料是商品,物资流通是商品流通,因此,物资流通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经济关系便成为物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在中国的经济科学中,物资经济学还是一门较新的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物资经济学的建设也将逐步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