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anzhi
中国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是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唐宋以来,皖南山区宣州、歙州 (北宋末年改置徽州)管辖的宣城、 泾县、宁国 、太平 、旌德、南陵、郎溪、歙县、黟县均生产高级纸张, 有多种被列入贡品,因以宣城为集散地,有的史料中统称宣纸。宣纸最初用楮树(即构树、穀树)皮做原料,后发现青檀皮纤维长度适当,质地更胜楮皮,遂改用青檀皮。而楮树皮和桑树皮也能造出好纸,质地和青檀皮宣纸接近 ,称“仿宣”或“普宣”。青檀树为泾县一带特有树种,开始生产宣纸时以100%青檀树皮做原料。久之,青檀资源不敷需用,民间多年摸索,配以沙田稻草,按不同配比,制成品种不同的宣纸。宣纸的抄造过程甚为复杂,包括水浸、石灰腌料、堆料发酵、蒸煮、摊晒、日光漂白、洗料、选料、切料、打浆、抄纸、烘干、整理等18道工序。为防虫蛀,需配以纸药。宣纸主要特点:
(1)洁白。白度可达90度,呈清白或亮白,略似荧光,而无荧光反射,久藏不泛色,稳定性在百年以上;
(2)柔韧。纤维较长互相攀援不易撕破,且不易被虫蛀,有“寿千年”之誉。宣纸有生宣和熟宣之分, 前者湮墨性能良好,适用于写意画,陈纸湮墨性能优于新纸。后者上墨不渗化,适于作工笔画。
元代和明代,宣纸生产有进一步发展。花格的白鹿笺、蜡砑五色笺、松花笺、 月白笺、 罗纹笺等均为民间常用好纸,为书画家所推重。明代宣德年间 (1426~1435)的露皇宣,又称“丈六宣”,全长5037毫米,宽1932毫米,每张净重 675克,生产难度大,工艺要求高,需14个技术精湛抄纸工同时在一个纸槽操作,纸质细密坚韧,尤为珍品。宣纸业盛于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1736~1850), 几乎成为泾县人民的家庭副业。有首诗:“山里人家底事忙, 纷纷运石叠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正是当时人民从事造纸的写照。尔后,由于泾县处于清军、太平军交战地区,纸工奔散,纸槽被毁。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泾县造纸业复兴转盛,日军侵华后又陷于绝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泾县等地宣纸生产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于1988年成功地在传统的造纸工艺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抄制出不受长度限制的宣纸。
参考文章
- 宣纸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控制条件的研究废水治理
- 宣纸的由来生活知识
-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____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