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gulu
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即《集古录跋尾》。共十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书中收录周秦至五代的铜器铭文和碑版拓本跋尾凡四百余篇(各种版本篇数不尽相同)。以碑版为主,铜器仅20件。
欧阳修平生收集金石铭刻真迹拓本,并装裱成轴,多至千卷。此书所收,皆嘉祐、治平年间,在卷轴上自作的跋尾。其内容偏重于评论,目的在于补苴史传之缺谬。即所谓重在评论“自文武以来,迄于五代,盛衰得失,贤臣义士,奸雄贼乱之事,可以动人耳目者”。欧阳修是宋代有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所以他的跋尾,很为后世所重视。其跋尾,多收在《欧阳文忠公全集》中。因为卷轴是随得随录,所以《集古录》有卷帙次第而没有按拓本的年代次序来排列。据作者自序,成书于嘉祐八年(1063)癸卯。后世刻本乃以拓本时代先后为序,而于每条之下附列原来卷帙的次第,并有更易补正之处。
熙宁二年(1069),其子棐为作《集古录目》。《集古录》只录有跋尾;而《集古录目》则包括欧阳修家的千卷之藏。对其家藏碑版,仅列书撰人名氏及官位事实与立碑年月。是书久已失佚,陈思《宝刻丛编》所引《集古录目》最多,清代黄本骥据吴荷屋钞本辑录 500余条,按立碑时代辑为五卷。《集古录》及《集古录目》 2书,通行本以《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较好。
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即《集古录跋尾》。共10卷,书成于宋嘉祐八年(1063)。作者欧阳修(1007~1072)是中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全集》行世。欧阳修曾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集古录》即欧阳修对家藏金石铭刻拓本所作题跋的汇集,收录周秦至五代金石文字跋尾 400多篇。其中碑刻跋尾占绝大多数,铜器铭文仅20多篇。跋尾内容多偏重于史事评论,其目的在补正史传之阙谬,以传后学。因跋尾是随题随录,无一定次序,所以《集古录》仅有卷帙次第而未按拓本时代先后排列。后世刻本对原书次序进行了调整,将拓本按时代先后加以排列,并且在每条标题之下,注明原来卷帙的次第。与《集古录》并行的还有《集古录目》一书,是熙宁二年(1069)欧阳修命其子欧阳棐编录的。由于《集古录》只收录 400多篇有题跋的拓本,大多数无跋尾的拓本未收录在内。《集古录目》则包括了欧阳修家藏的金石拓本达 1000种之多,弥补这一缺憾。该书体例是仅列碑刻撰书人名姓氏、官位事实以及立碑年月,而不作任何考证评论。全书原编十卷,惜未能流传至今。由于该书久佚,以致后世有人误以《集古录目》与《集古录》同为一书。幸而在宋人陈思的《宝刻丛编》中,保存了大量《集古录目》的内容。清人黄本骥根据吴荣光所藏旧抄本《宝刻丛编》,摘抄出《集古录目》佚文500多则;按立碑时代年月重辑为《集古录目》五卷,收入《三长物斋丛书》中,遂使 《集古录目》重行于世。《集古录》与《集古录目》版本较多,通行本以《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较为易得。
[拼音]:Ouyang Xiu Jigulubawei Juan
中国宋代传世名人墨迹。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参知政事、太子少师,谥文忠。此卷为纸本,楷书,纵27.2厘米,横 171.2厘米。《集古录跋尾》四则,即《汉西岳华山庙碑》(后署“治平元年闰月十六日书”)、《汉杨君碑》 (后署“治平元年闰五月廿八日书”,钤“修”印一方 )、《陆文学传》、《平泉山居草木记》。书法清逸方劲,笔笔毫无懈意。卷后有赵明诚、米芾、韩元吉、朱熹、尤袤、洪迈、方从义、胡俨、李贤跋。钤“方壶书印”、“王厚之章”、“平阳刘氏书画”、“黄石翁氏”、“清权”、“安定”及孙承泽、梁清标、阮元、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藏印。《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著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参考文章
- 《集古录》由宋代( )所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党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