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ingjun lirun
[外文]:average profit
投入不同产业部门的同量资本在相同时间内所取得的等量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应归于一定量资本(不管它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如何)的利润。用公式表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如果投资量不等(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也能取得与之成比例的相应利润量。它是全社会各个产业部门在一年间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总和,按照全社会投资总额平均分摊的相应份额的利润,所以平均利润的实体就是平均剩余价值。
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要投资量相等,不同产业部门所产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相等的。“成本价格的这种等同性,形成不同投资竞争的基础,而平均利润就是通过这种竞争确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2页)。因为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v)转化为成本价格,而剩余价值当作成本价格的余额和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利润,所以,预付总资本的每一个部分都同利润保持着同等关系,或相同的比率,即要求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可是,在不同的产业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仍然会有不同的利润率;这同资本发展的趋势或等量资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润又是相矛盾的。这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必然结果,又是利润再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起点。这个矛盾是通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得到解决的。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以各个特殊产业部门不同的个别利润率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作为前提的。不同产业部门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引起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流动,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只是意味着个别利润率的变动在较长的时期之内会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平均利润也只是一种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平均化趋势,而不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把平均利润机械地理解为利润的绝对平均。
马克思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分配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述了平均利润的形成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不过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还是相等的。一旦利润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许多产业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同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已不相等了,因为从单个部门来说,平均利润量只同投资量成比例,而不同剩余价值量成比例。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资本有机构成同社会平均的资本构成相一致或接近的部门,它所实现的平均利润量才同本部门或企业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相一致或接近。况且,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等非生产性部门也同样获得平均利润。因此,似乎利润量的多少仅仅同资本的数量有关,从而,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就似乎同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相矛盾。可见,平均利润的形成就把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源泉进一步掩盖起来,资本拜物教也就进一步深化了。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深刻地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不仅受到直接雇佣他们的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尽管各个资本家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存在着利害的冲突和剧烈的竞争,然而在对雇佣工人进行剥削和统治这一根本问题上,却有着共同的利益与一致的立场。“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同前,第25卷,第221页)。因此,无产阶级要根本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求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须整个阶级团结起来,并联合其他劳动人民,通过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文章
- 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的关系是知识题库
- 保险平均利润保险
- 利息率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