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apeike
[外文]:Karel apek (1890~1938)
捷克小说家、剧作家。1890年1月9日生于波希米亚北部的马列·斯瓦托尼奥维采。父亲是乡村医生,母亲是有文化教养的妇女,哥哥约瑟夫·恰佩克是位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画家和作家,后遭德国法西斯杀害。
恰佩克曾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学哲学,毕业后任新闻记者,并从事文学活动。在他创作活动的初期和晚期,他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而在中期却有“官方作家”之称。最早曾同他哥哥合写一些散文和剧本。
20年代初,欧洲革命风起云涌,引起了恰佩克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他的科学幻想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1920),科学幻想小说《专制工厂》(1922)、《炸药》(一译《原子狂想》,1924)等作品,表现了作者思想中的矛盾。他从事新闻工作,同社会有广泛的接触,有利于他深入观察社会生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但他又害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还流露出作者的悲观思想。《炸药》一书描写一个科学家发明了原子炸药,统治阶级想利用它发动毁灭人类的战争,使用各种手段强迫他交出炸药,他最后认识到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
30年代中,由于德国法西斯对欧洲的威胁,捷克斯洛伐克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恰佩克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投入了反法西斯的斗争。这时期他写了4部著名作品──长篇幻想小说《鲵鱼之乱》(1936)、《第一救生队》(1937),剧本《白色病》(1937)和《母亲》(1938)。《第一救生队》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歌颂矿工的团结战斗,其余作品则运用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表现反法西斯主义的战斗精神。《鲵鱼之乱》是一部政治性较强的小说,叙述法西斯主义的发迹史。在《白色病》中,作者抨击了法西斯制度。《母亲》写祖国面临危急时,母亲毅然把枪交给了自己仅存的小儿子,鼓励他在与法西斯的斗争中英勇杀敌。
恰佩克善于采用虚构的情节和戏剧冲突,揭示现实中的矛盾,通过动物或某种幻想的形象来讽刺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他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创造的“机器人”( Robot,从捷克文Robota“劳役”、“苦工”演变而来)一词,已被欧洲各国语言所吸收而成为世界性名词。他极力探索和创造一种丰富明晰、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他往往只用三言两语,成功地将人物的形象勾勒出来。恰佩克于1938年12月25日逝世。他的葬礼成了布拉格市民反法西斯的示威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