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nhuabu Wenwu baohu Kexue Jishu Yanjiusuo
[外文]:Institute of Antiquities Preservation Sciences and Techniques, Ministry of Culture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技术保护文物的科学研究机构。1973年成立,所址北京。前身是古代建筑修整所和文物博物馆研究所。
该所设古建筑保护研究室、石窟寺保护研究室、博物馆藏品和出土文物保护研究室、图书情报资料室。
古建筑保护研究室的主要工作是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代建筑及其他重要古建筑进行勘察、设计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技术指导,如山西省五台山唐代建筑南禅寺大殿、河北省正定县宋代建筑隆兴寺摩尼殿和赵县隋代安济桥的修缮工程,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建筑群及其壁画的迁移工程,河南登封少林寺天王殿复原工程和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等古建筑的修缮设计及施工技术指导工作。
石窟保护研究室主要担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石窟寺的保护技术工作,如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四川省大足石窟的保护修缮工程。
博物馆藏品保护研究室按文物质地分类,下设石质文物,漆、竹、木器,金属,纺织品,纸张,壁画等专题研究组。有微生物、X光探伤实验室以及利用同位素碳十四,热释光等测定文物年代的实验室。
该所在岩石防风化,石窟围岩裂隙灌浆加固材料和石窟崩塌加固,古建筑油漆彩画颜料防光老化,立体近景摄影技术在石窟测绘上的应用,漆、竹、木器的脱水定型、纺织品的清洗与加固,壁画保护揭取迁移复原,古建筑糟朽木构件应用高分子材料加固,防止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各类质地的馆藏和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该所参加了东京国际文物保护讨论会、国际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组织的文物保护研究课题协商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岩石艺术讨论会、北京亚洲地区文物保护讨论会等,进行了国际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