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区虽说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但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置区域,始于1398年设立的威海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加强海防,防止倭寇侵扰,明朝政府取“威震海疆”之意,“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立威海卫”,派兵驻屯防倭,领左、前、后三所,始有威海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撤威海卫,归并文登县,卫所划为文登县辛汪都三里辖属。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威海卫和刘公岛被英国强行租占。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设立威海卫管理公署,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后,设威海卫市(地专级),由胶东行政公署管辖。
1948年3月改为县级市,归东海专区管辖。
1950年3月,实行城乡分治,原属威海卫市的港西区、桥头区、草庙子区、崮山区、凤林区、羊亭区和里口山区的南半部分别划归荣成、文登、昆嵛等县。
1950年5月改为威海县,隶属文登专区。
1951年5月改为威海市。
1954年10月改为省辖市,受山东省政府领导,并接受文登专区督导。
1956年,划归莱阳专区,同年6月和9月,先后将文登县的羊亭、港头、北观、里口、双岛、皂河(张家皂)、莱海、凤林、天东、杨家滩、长峰、河北、望岛、老集、皂埠、海埠、卫家、崮山和竹园、宋家洼20个乡划归威海市。
1958年7月,文登县小城乡和温泉乡的部分村庄划入威海市,10月文登县的石岭、草庙子、温泉人民公社和荣成县的桥头、泊于家人民公社划归威海市。12月,改为专区辖市,隶属烟台专区(后更名为烟台地区)。
1965年6月,草庙子、苘山、石岭人民公社划归文登县,桥头、泊于家、卧龙人民公社划归荣成县。
1983年11月1日,再次改为省辖市,由烟台市代管。
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威海市升级为地级市的批复》批准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后,以环翠区名胜环翠楼之义,将原县级威海市的行政区域设为环翠区。
1992年1月16日,将田村镇的毕家疃、东涝台、西涝台、后峰西划归
1991年3月6日成立的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1月,蒿泊街道办事处成建制划归1992年10月设立的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7月,文登市的初村、草庙子和荣成市的桥头、泊于四镇划归环翠区。
1996年8月27日,田村街道办事处成建制划归高区,刘公岛街道办事处划归市政府直接管辖。
2003年5月12日,初村镇划归高区,崮山镇、泊于镇划归经区。
2008年4月21日,草庙子镇划归威海市工业新区管辖。
2012年9月,威海市委对全市经济区划进行调整,将环翠区桥头镇整体划归经区,羊亭镇的北郊、店上、海庄、卧龙和敖上5个村以及张村镇的前双岛和西山2个村划归高区;将经区环山路以西19个村(居),即:皇冠街道办事处的夏家疃、北葛拉、宅库、张家疃、河北5个社区,西苑街道办事处的范家埠、高家庄、谷家洼、徐家疃、岳家庄、牛角沟、阎家庄、竹园、南葛拉9个村(居),以及凤林街道办事处的西山口、北七夼、五家疃、台下、西庄5个村(居)划归环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