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JilongShi)

历史地理2023-02-08 09:36:20百科知识库

基隆市(JilongShi)

中国东部重要港市,台湾省五大城市之一,省境北方门户,台北市及台湾北部各县通海要道,对外航运中心。北临东海,西近台湾海峡北口。辖7区及基隆、彭佳、棉花、花瓶等岛屿。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4万。基隆原名鸡笼。清光绪元年(1875)设厅并改名。翌年,以基隆通判为海防通判。日本占台后,1924年设市。

  市区丘陵环抱,港湾深邃。内、外港南北相连,水域共达360多万平方米,水深7~15米,港口宽240米,东北侧有和平岛(旧名社寮岛)等为屏障。港内平地虽狭窄,但因岗陵起伏,形势天成,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已为海防要区。气候温暖多雨,年均温约22℃。因受东北风及地形影响,年均降水量逾3200毫米,雨日逾210天,冬季雨日尤多,故有“雨港”之称。

  人口以南侧仁爱区最稠密;七堵区东南部沿基隆河左岸有新兴六堵工业区及七堵市街等,人口亦较密集。纵贯全岛铁路及南北高速公路均以此为起点。

  自市南八堵站起,有宜兰铁路通宜兰、苏澳,南接新建成的北回铁路,与东部铁路系统相合。环岛航运与台中、高雄、马公、花莲、苏澳等港皆有联系。

  日本占领期间,基隆曾被利用为对日首要港口;1945年台湾光复后,与大陆各港恢复海运联系,1950年起中断,仅与香港通航。现今对外航运以对日、美为主。

  工业原甚落后,60年代以来有所发展;有造船、化肥、食品、水产加工等工业。市东北近邻深澳地方有北台湾最大火力发电中心。市境煤矿开采最早,七堵、暖暖、信义等地方为重要产煤区。渔业向较发达,基隆及八斗子皆为重要渔港。本市为台湾海洋研究基地,有海洋学院。市区海滨有万人堆鼻、仙洞等胜景及大沙湾海水浴场。市南有狮球岭,为1884年中法战役法军入侵基隆后的著名战场。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夺台湾,1895年6月3日陷基隆,4日狮球岭失守前,台湾军民曾在此浴血抗战。

本文标签: 中国地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