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路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正如清代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珍珠泉气势颇大,潆泓冲融,清澜百步,旁流带垣,通舟二里,鱼鸟荇藻,怡怡悦性。
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根据钻探得知,珍珠泉一带的地质情况是:最上面为11米厚的第四系粘土砾石层,其下为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为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这泉水即从白云质石灰岩中涌出。
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阴历正月十六日,清圣祖玄烨南巡经过济南,御览珍珠泉后,也赋《观珍珠泉》诗一首,并题“作霖”二字(已失传)。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四日,清高宗弘历题《珍珠泉》诗一首,刻碑立于泉北岸,至今尚存。
1980年,对泉池进行整修。池岸以青石砌垒,四周铁护栏改饰以汉白玉雕刻石栏。池内水中偏东立石碑一方,上刻泉名“珍珠泉”,字涂朱红色,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1980年书。南岸,1983年建一水榭,造型优美,如展翅大鹏。榭内悬匾额“浮玑”,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1983年题书。池内荇藻浮动,锦鳞戏游;泉周植以花木,妖娆多姿。
珍珠泉群分布区在北魏时,溪流纵横,称流杯池。宋朝曾巩知齐州时于此建别墅“名士轩”。金末元初,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于此建府第,之后,其孙,元大都督张宏建“白云楼”。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朱祁镇次子被封为德王,乃于成化二年(1466年)在这里建德王府,将珍珠泉、濯缨湖等划归府内。府第规模宏大,楼台亭阁,富丽堂皇,至明末,历代德王皆居于此,凡五代,被后来世人称之为“德藩故宫”。清康熙五年(1
年),山东巡抚衙门迁此。民国后,又为省督军、督办公署和省政府驻所。1937年12月,日军逼近济南,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部弃城而逃,建筑多被焚毁,仅存清朝的巡抚院署大堂。1951年起,人民政府进行整修,先后在这里建起隶属于省级机关的人民会堂和珍珠泉招待所,成为山东各界代表经常聚会、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979年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于此。
清巡抚院署大堂在珍珠泉东侧。原为明德藩故宫?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93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性说睿宕行掭荩奈哺г菏鸫筇茫蕉哺Ъ懊窆蕉す偈┱⒍嫌某∷C胬寮洌?6米,歇山九脊,翘角飞檐。前为卷棚式,六根大红柱支撑着错落的云头斗拱。红柱之间,为落地 扇。檐角脊端,皆饰吻兽。堂前月台广阔,松柏郁森。整个建筑金碧交辉,宏伟壮观。1979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棠园,在清巡抚院署大堂西北隅,珍珠泉的北侧。此处原为宋代曾巩所建“名士轩”址,现仅存一株海棠,相传是宋代大文学家曾巩所植。这株海棠,1954年西移50米,主干枯残,又从树墩处萌生幼芽数丛。民国时期,此处称“珍珠精舍”,为省政府西花厅,是贵宾莅临宴聚之处。后以宋海棠命名为“海棠园”。该园是一古典形式的二进院落。北院靠濯缨湖,南北各为厅房,棕红柱,青砖瓦,白粉墙,前出厦,脊饰吻兽,古朴典雅。南院以花木配植为主,中有树池,池中即为宋海棠,葱葱茏茏,盛花时节,芳香四溢。周有翠竹,郁森成林;近有桐树,浓荫蔽日,使庭院显得越发清幽。
海棠园南侧,隔溪在假山的两端各有两株奇异的树,相互顾盼,躯干茁壮,鳞盘虬结,枝条桠杈。此树,学名沙枣,又名银柳、香柳,扁叶对生,叶形似柳,花香如桂。每届初夏,枝条上密生白色小花,香飘醉人。1960年5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济南,一日,于珍珠泉礼堂开会,休息时,缓步走到珍珠泉边,凭栏赏景,忽有微风吹来,杂有馨香,便向溢香处走去。不远,见有幼树,开有小花,乃以手拈枝嗅香,继而向他人询问:“树叫何名?”随者请老花工向主席作答:“这树名叫桂香柳,是济南地区稀有品种,于1954年栽植。”毛泽东主席听后,面带笑容,亲切叮嘱:“要好好保护。”此后,人们精心护理,遂成今天合抱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