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
商代(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后期,出现城邑。
春秋(前770-前476)时期,境内设有祁(属今祁县)、邬(属今介休)、涂水(属今榆次)、马首(属今寿阳)4县,为晋国统领;东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国(属今昔阳)。战国(前475-前221)时,全境分别为韩、赵、魏三国所据有。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时,境地属太原郡和上党郡管辖。东汉时,在今昔阳置乐平郡,始有县以上的郡一级建置,全境分属太原、上党、乐平3郡。
三国(220年-280年)时归魏并州统辖,为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所领。北魏统一北方后,改属并州太原郡、乡郡(初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后迁今武乡县故县镇)、乐平郡、上党郡和汾州西河郡(治今吉县)。此后相继属于东魏、北齐。
隋(581年-618年)初废郡设州,改属并、介、韩、辽(开皇
十六年设,治今昔阳)、吕5州。后废州复郡,属太原、西河(介州改)2郡。不久,又改属太原、介休、霍山3郡。
唐代(618年-907年)建置变化频繁,境地由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相继领属,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为太原府和汾、辽2州统领。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属太原府,平遥、介休、灵石多属汾州府,乐平、和顺、榆社属辽州。
北宋(960—1127年)时期,境地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管辖。宋金南北对峙期间,属于金。
元代(1271年—1368年),分属冀宁路和晋宁路。明清两代,分属于太原、汾州、平阳3府和辽、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
民国初期,全境分属冀宁道和河东道。
1927年(民国16年),废除道制,直属山西省督军府(后改山西省政府、山西绥靖公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晋中境内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分属于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边区政府管辖。
1948年7月,晋中全境获得解放,各县暂归华北区太行一专区、太岳一专区和晋中(旋改称太原)一、三专区管辖。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从此,晋中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称榆次专区。
1950年8月,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
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改名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
1968年9月,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下辖的榆次市改为榆次区。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